人如玉笋擘轻红,诗似春云惊坐客
出处:《和张元明食生荔子》
宋 · 周紫芝
五月麦秋闽岭寒,岭头风雨荔子丹。
旧从图画见眉目,何曾生食知甘酸。
天生尤物亦甚悭,路远致之良复难。
宫中妃子一破颜,犹须驿骑来长安。
绛纱囊小欣乍识,晚上苏台醉瑶席。
人如玉笋擘轻红,诗似春云惊坐客。
书生馋相绝可怜,诵诗口角空流涎。
何时遂作七闽客,日啖玉肌三百丸。
犹胜穷愁杜陵老,暮年奔走巴山道。
万里泸戎摘荔枝,一生辛苦无人知。
旧从图画见眉目,何曾生食知甘酸。
天生尤物亦甚悭,路远致之良复难。
宫中妃子一破颜,犹须驿骑来长安。
绛纱囊小欣乍识,晚上苏台醉瑶席。
人如玉笋擘轻红,诗似春云惊坐客。
书生馋相绝可怜,诵诗口角空流涎。
何时遂作七闽客,日啖玉肌三百丸。
犹胜穷愁杜陵老,暮年奔走巴山道。
万里泸戎摘荔枝,一生辛苦无人知。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名为《和张元明食生荔子》。诗中描绘了五月时节,闽岭虽已入夏,但气候依然凉爽,岭上风雨交加,荔子却已成熟,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诗人通过对比图画中的荔子与实际品尝的体验,表达了对荔子独特风味的赞美。
诗中提到“天生尤物”,强调了荔子作为珍稀佳果的珍贵性,同时指出其难以获取,需要长途跋涉才能送到皇宫中供妃子享用。接着,诗人想象若能在宫中品尝到荔子,妃子的一笑便足以让使者千里迢迢将荔枝送往长安。他进一步描述了荔枝小巧的形状和鲜红的颜色,以及在宴会上被精心准备的情景,用“绛纱囊小”、“晚上苏台醉瑶席”等词句渲染出一种奢华而美好的氛围。
诗中还提到了“人如玉笋擘轻红”,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宴会上享受荔枝时的优雅姿态,仿佛是玉笋般纤细的手指轻轻掰开鲜红的荔枝。诗人以“诗似春云惊坐客”形容自己在宴会上吟诵荔枝诗时的场景,表现了诗歌带来的惊喜与赞叹。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能成为七闽之地的客人,每日都能品尝到新鲜荔枝的渴望,这种生活比杜甫晚年在巴山道上的穷困潦倒要幸福得多。他甚至想象自己能像古代的贵族一样,享受荔枝的美味,而不必像杜甫那样为生活奔波劳碌。诗中还提到了古代巴蜀地区的人们为了采摘荔枝,不惜跋涉万里,却鲜有人知其艰辛的过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对荔枝这一佳果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