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观此铸审且谨,明壹别白除歉疑
出处:《端午桥中丞属题秦权拓本》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开皇穿地證量器,隗状或作林者非。
匋斋尚书出所得,始信黄门不吾欺。
四钧为石云极数,先后二诏具刻辞。
辞意精严书亦称,典重气欲无鼎彝。
吾闻先王岁稽器,量衡律度殊等差。
地官司市禁伪饰,不中不粥市乃讥。
政行四方实赖此,季末杂乱风亦衰。
前随后宋慕复古,悬式俄弛谁能持?今观此铸审且谨,明壹别白除歉疑。
轨物垂则圣有作,坊民正俗礼所宜。
儒生论秦轻诟病,对此使我增歔欷。
尚书忧时近狂狷,必采隅说容瑕疵。
会稽刻石彼犹取,昆山可作真吾师。
匋斋尚书出所得,始信黄门不吾欺。
四钧为石云极数,先后二诏具刻辞。
辞意精严书亦称,典重气欲无鼎彝。
吾闻先王岁稽器,量衡律度殊等差。
地官司市禁伪饰,不中不粥市乃讥。
政行四方实赖此,季末杂乱风亦衰。
前随后宋慕复古,悬式俄弛谁能持?今观此铸审且谨,明壹别白除歉疑。
轨物垂则圣有作,坊民正俗礼所宜。
儒生论秦轻诟病,对此使我增歔欷。
尚书忧时近狂狷,必采隅说容瑕疵。
会稽刻石彼犹取,昆山可作真吾师。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近现代初年的诗人郑孝胥对秦权拓本的题咏,他以开皇时期的量器为引,赞扬了秦权的制作精良和历史价值。诗中提到的"四钧为石","先后二诏具刻辞",体现了权衡制度的重要性和文字记载的严谨。诗人认为,这种标准器物对于维护市场秩序、推行公正法制有着关键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先王对度量衡的重视。
诗中提到"季末杂乱风亦衰",暗示了秦朝末期虽然社会动荡,但权衡制度仍得以延续。诗人对宋代以后制度松弛表示忧虑,并赞赏眼前秦权的制作"审且谨",认为它是规范事物、引导民俗的典范。最后,诗人感慨于权衡器的制作工艺,以及它对儒家学者批评秦朝轻视度量衡的态度,表达了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秦权拓本,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器物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历史传承与社会公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