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日过中时忧未艾,月几望处患仍深全文

日过中时忧未艾,月几望处患仍深

出处:《毛头吟 其一
宋 · 邵雍
谁剪毛头谢陆沉,生灵肌骨不胜侵。
人间自有回天力,林下空多忧国心。
日过中时忧未艾,月几望处患仍深
军中儒服吾家事,诸葛武侯何处寻。

注释

毛头:指幼童或未长成的头发。
陆沉:比喻国家或社会陷入困境。
回天力:扭转乾坤、改变命运的力量。
林下:指隐居生活,古代士人常以林泉自比。
艾:停止,这里指忧虑未止。
患:忧患,困难。
儒服:儒生的服装,象征文人士大夫。
诸葛武侯: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智谋和忠诚闻名。

翻译

是谁在灾难中剪去幼童的头发,世间的生命体承受不住这样的侵袭。
人间自有能够扭转乾坤的力量,然而隐居者心中却满是忧虑国家的疾苦。
白天已过半,忧虑仍未消减,每当月圆之时,忧患更加深重。
身在军中的我,家中之事全靠儒雅之士打理,但像诸葛亮那样的贤才又在哪里呢?

鉴赏

这首诗名为《毛头吟(其一)》,作者是宋代的邵雍。诗中以"毛头谢陆沉"起笔,形象地描绘了某种困境或灾难中的弱小生命,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人接着强调,在艰难时刻,人类并非无计可施,"人间自有回天力"表达出对扭转乾坤、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

"林下空多忧国心"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虽然身处山林,但仍忧虑国家的安危,体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日过中时忧未艾,月几望处患仍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忧虑,表明问题的严重性和持久性。

最后,诗人以"军中儒服吾家事,诸葛武侯何处寻"作结,表达了自己虽身为文人,却有着如诸葛亮般运筹帷幄、救世济民的志向,但又感叹像诸葛亮那样的贤才在现实中难以寻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邵雍的忧患意识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