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苦不胜,迩来惟慕禅
触途非巧者,于世分沈然。
要地羞难入,闲居钝更便。
清和挑菜食,闷寂闭花眠。
累遣期抛俸,机忘怕与权。
妨春愁筦榷,响夜忆林泉。
匪石从遭刖,殊膏枉被煎。
讨论唯子厚,藏退合吾先。
旧制群英伏,来章六义全。
休旬一拟和,乡思乱情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儒道:儒家与道家。苦不胜:难以承受。
迩来:近来。
惟慕禅:只向往禅学。
触途:在世间行走。
沈然:默默沉沦。
要地:显赫之地。
羞难入:感到羞愧。
累遣:多次想要。
期抛俸:放弃官职。
妨春愁:春天的忧虑。
筦榷:管制。
匪石:不愿像顽石。
遭刖:遭受砍伐。
殊膏:油脂。
枉被煎:白白受煎熬。
子厚:韩愈。
藏退:退隐。
旧制:古制。
群英伏:众多英才臣服。
六义: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
全:全面。
休旬:休假。
拟和:打算回应。
乡思:乡愁。
乱情田:纷扰的心情。
翻译
儒家与道家的追求难以承受,近来我只向往禅学。在世间行走,不是巧妙之人,只能默默沉沦。
身处显赫之地感到羞愧,闲居时则更觉自在。
清明时节采摘蔬菜,寂寞时就闭门赏花安眠。
多次想要放弃官职,害怕权谋纷争。
春天的忧虑源于管制,夜晚回忆起山林泉石。
我不愿像顽石遭受砍伐,也不愿如油脂白白受煎熬。
与你讨论,只有韩愈能共鸣,退隐的想法我早有预见。
遵循古制,众多英才都臣服,你的诗章包含六义的全面。
每到休假,我打算回应你的诗作,乡愁之情如乱麻般纷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能的作品,题为《酬曹侍御见寄》。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
"儒道苦不胜,迩来惟慕禅" 表示了诗人对儒家和道家的理念感到困惑,而在近来他却向往禅宗的宁静与超脱。这里"儒道"代表的是世间的纷争和学术的争论,"不胜"则是无法胜任或难以驾驭;"慕禅"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禅宗那种超然物外、心灵宁静状态的向往。
"触途非巧者,于世分沈然"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世间事务上的不擅长和不适应,以及因此而感到沉重的心情。这里"触途"指的是行走世间的道路,而"非巧"是说诗人在这条道路上并无特殊的本领;"于世分沈然"则强调了这种感觉带给他的深切和沉重。
接下来的几句"要地羞难入,闲居钝更便。清和挑菜食,闷寂闭花眠" 描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适应,以及他选择一种简单、淡泊的生活方式来寻求内心的安宁。这是一种逃避与超脱的态度。
随后的几句"累遣期抛俸,机忘怕与权。妨春愁筦榷,响夜忆林泉" 则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淡漠,以及他对自然界的深切怀念。这里"累遣期"是指一段时间过去后再次回忆起往事,而"抛俸"则意味着放下这些记忆;"机忘怕与权"强调了诗人对于权力和名利的淡漠与害怕;"妨春愁筦榷,响夜忆林泉"则表达了他在春天时的愁绪,以及夜晚时对自然之美的怀念。
最后几句"匪石从遭刖,殊膏枉被煎。讨论唯子厚,藏退合吾先。旧制群英伏,来章六义全。休旬一拟和,乡思乱情田" 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他表达了对于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与追求的批判,以及他希望回归到古代圣贤的教导中去寻找安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展现了一个对世间纷争持有批判态度、追求心灵超脱与平静的文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