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待月东扉外,一枝明烛残全文

待月东扉外,一枝明烛残

出处:《再和卞仲祥
宋末元初 · 仇远
待月东扉外,一枝明烛残
谁将丹桂子,种在碧云端。
病叶依窗湿,饥鸿集渚寒。
婵娟为雨妒,怊怅又更阑。

拼音版原文

dàiyuèdōngfēiwàizhīmíngzhúcán

shuíjiāngdānguìzhǒngzàiyúnduān

bìngchuāng湿shī鸿hóngzhǔhán

chánjuānwèichāochàngyòugènglán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清而孤寂的意境。开篇“待月东扉外,一枝明烛残”两句,通过对夜晚等待月亮和蜡烛即将燃尽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悲凉的氛围。

接着,“谁将丹桂子,种在碧云端”两句,则是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或高处种植丹桂(指桂花)的向往。这里的“碧云端”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高远之地,也隐喻着精神追求的高洁。

中间,“病叶依窗湿,饥鸿集渚寒”两句,通过对生病树叶和饥饿鸟儿的情形描述,表现出一种凄凉而又充满同情心的感慨。这里的“病叶”与“饥鸿”都是不幸与苦难的象征。

最后,“婵娟为雨妒,怊怅又更阑”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婵娟)因雨而生出嫉妒之情,以及内心深处的忧郁和不满。这里的“婵娟”指的是美丽的事物,而“为雨妒”则是说这些美好因为下雨而显得更加珍贵,甚至引起了一种独占欲望。“怊怅又更阑”则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沉的忧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生活苦难的同情,以及内心深处的忧郁和不满。诗歌语言优美,意境幽深,是一首具有较强表现力的抒情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