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息乃流溢,推寻却冥濛
出处:《投孟郊》
唐 · 贾岛
月中有孤芳,天下聆薰风。
江南有高唱,海北初来通。
容飘清冷馀,自蕴襟抱中。
止息乃流溢,推寻却冥濛。
我知雪山子,谒彼偈句空。
必竟获所实,尔焉遂深衷。
录之孤灯前,犹恨百首终。
一吟动狂机,万疾辞顽躬。
生平面未交,永夕梦辄同。
叙诘谁君师,讵言无吾宗。
余求履其迹,君曰可但攻。
啜波肠易饱,揖险神难从。
前岁曾入洛,差池阻从龙。
萍家复从赵,云思长萦萦。
嵩海每可诣,长途追再穷。
愿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
江南有高唱,海北初来通。
容飘清冷馀,自蕴襟抱中。
止息乃流溢,推寻却冥濛。
我知雪山子,谒彼偈句空。
必竟获所实,尔焉遂深衷。
录之孤灯前,犹恨百首终。
一吟动狂机,万疾辞顽躬。
生平面未交,永夕梦辄同。
叙诘谁君师,讵言无吾宗。
余求履其迹,君曰可但攻。
啜波肠易饱,揖险神难从。
前岁曾入洛,差池阻从龙。
萍家复从赵,云思长萦萦。
嵩海每可诣,长途追再穷。
愿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孤芳:形容独特而孤傲的美。薰风:温暖的春风。
高唱:激昂的歌声。
冥濛: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雪山子:指修行于雪山的人。
偈句:佛教中的短诗或教诲。
焦梧桐:可能指代某种情感寄托或乐器。
翻译
月亮中有孤芳独秀,世间共享微风的熏陶。江南有高亢的歌声,海北才开始相通交流。
容貌虽清冷,内心却蕴含深情。
静止时情感如泉涌,探索时又变得模糊。
我了解那雪山修行者,他的话语空灵而深邃。
最终能收获真实,你的心意也得以深入。
在孤灯下记录这一切,仍遗憾未能写下更多。
一吟之下触动狂野之心,万病皆离身。
生前虽未相交,长夜梦境却常常相同。
询问你的老师是谁,怎能说没有我们的同道。
我寻求追随你的足迹,你说只需专心追求。
饮海水易填饱,面对艰险神明难以顺从。
去年曾入洛阳,因事未能与你同行。
漂泊如浮萍,又转往赵地,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常向往嵩山大海,长途跋涉只为追寻。
愿将肺腑之言倾诉,全寄托在焦桐之上。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投献给同代诗人孟郊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诗人借月亮和孤芳之花来比喻孟郊的才华和独特的情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孟郊诗歌的赞赏与追随。诗中多处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江南有高唱,海北初来通”,这里将诗人的声音比作江南的歌唱,显示了诗人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传播。
“容飘清冷馀,自蕴襟抱中。”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景。这里的“容”指的是诗人的风度,“飘”则是他的才华如同飘逸的云烟,而“清冷馀”则形容一种超凡脱俗的高洁情操。
“止息乃流溢,推寻却冥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孟郊诗歌的追求和探索,尽管难度很大,但依然不懈怠地去感悟它的深意。这里的“止息”意味着暂时停止,而“流溢”则是情感和思想的自然流露。
整首诗通过对孟郊才华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洁艺术追求的向往,以及在精神上的共鸣与认同。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