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生书带草,床枕太玄经
出处:《访冯次冈林塘幽筑》
明 · 王渐逵
远俗遥怜僻,避諠常畏名。
庭生书带草,床枕太玄经。
啼鸟谙诗谱,游鱼识□声。
祇馀朋旧兴,通剌话平生。
庭生书带草,床枕太玄经。
啼鸟谙诗谱,游鱼识□声。
祇馀朋旧兴,通剌话平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友人冯次冈时所见的宁静雅致之景,以及与友人相聚畅谈的情境。
首联“远俗遥怜僻,避喧常畏名”,开篇即点出友人居住之地远离尘嚣,环境清幽,诗人对此深感喜爱与敬佩。这里的“僻”字不仅指地理位置偏僻,也暗含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避喧常畏名”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场的疏离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庭生书带草,床枕太玄经”,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家中环境的高雅与文化氛围的浓厚。书带草是古代文人书房常见的植物,象征着学问与文采;“太玄经”则是道家经典之一,暗示主人对哲学、道家思想的深入研究与理解。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物象,展现了友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洁的志趣。
颈联“啼鸟谙诗谱,游鱼识琴声”,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友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啼鸟仿佛能吟唱诗谱,游鱼似乎能辨识琴声,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友人生活情趣的赞赏。
尾联“祇馀朋旧兴,通刺话平生”,收束全诗,点明了此次拜访的目的和意义。在友人的家中,诗人与老朋友相聚,通过交换名片(通刺)的方式,畅谈往昔岁月,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这一场景温馨而亲切,充满了深厚的人情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家中环境的描绘和与友人相聚情景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宁静高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意境和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