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道傍观者为泣下,贤哉大夫能自保全文

道傍观者为泣下,贤哉大夫能自保

出处:《读二疏传
宋 · 李纲
都门供张设祖道,冠盖如云声浩浩。
送车百两知为谁,太傅少傅同归老。
道傍观者为泣下,贤哉大夫能自保
酒酣礼毕辞决去,脱若林泉放鱼鸟。
当时宣帝重法律,视遇公卿同隶皂。
杨恽所坐秪语言,赵韩之诛亦草草。
故令二傅动归心,未必筋骸果衰稿。
父子相随出汉关,归来自觉故乡好。
黄金散尽宴亲宾,日治酒殽供洒扫。
肯将田宅遗子孙,清白传家最堪宝。
寂寥千载想风流,知止不辱何其早。

鉴赏

这首诗《读二疏传》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通过对《二疏传》的阅读,诗人表达了对两位大夫归隐的赞赏与感慨。

首句“都门供张设祖道”,描绘了京城门外为两位大夫举行的盛大送行仪式,冠盖云集,声势浩大,显示出两位大夫身份的尊贵和地位的显赫。接着,“送车百两知为谁”一句,通过描述送行车辆的数量,暗示了被送行者的身份,引出了“太傅少傅同归老”的主题,即两位大夫一同选择归隐生活。

“道傍观者为泣下,贤哉大夫能自保”两句,诗人通过旁观者的反应,赞美了两位大夫能够坚守自我,选择归隐的高尚品质。接下来,“酒酣礼毕辞决去,脱若林泉放鱼鸟”描绘了两位大夫在酒宴之后,辞别众人,如同脱去官袍,回归自然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当时宣帝重法律,视遇公卿同隶皂”两句,诗人借古喻今,通过描述汉宣帝对待公卿的态度,来反衬两位大夫归隐的明智选择,以及他们对法律和权力的淡泊态度。

“杨恽所坐秪语言,赵韩之诛亦草草”两句,通过对比杨恽和赵韩的遭遇,强调了两位大夫归隐的正确性,他们的归隐并非因为罪责,而是出于对个人生活的追求和对官场的厌倦。

“故令二傅动归心,未必筋骸果衰稿”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两位大夫归隐决定的理解和支持,认为他们的内心选择远比身体状况更为重要。

“父子相随出汉关,归来自觉故乡好”描绘了两位大夫与家人一同离开京城,回归故乡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黄金散尽宴亲宾,日治酒殽供洒扫”两句,通过描述两位大夫归隐后的生活,展现了他们慷慨大方、乐于分享的精神风貌。

“肯将田宅遗子孙,清白传家最堪宝”表达了两位大夫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他们选择将清白之名留传给后代,而非物质财富。

最后,“寂寥千载想风流,知止不辱何其早”两句,诗人以历史的眼光,赞美了两位大夫归隐的智慧和勇气,认为他们能够在功成名就之时选择退隐,避免了晚节不保的悲剧,体现了高洁的人格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二疏传》的解读,不仅赞扬了两位大夫的高尚品德和明智选择,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淡泊名利、家族传承等价值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