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阳三二月,阴雨来霏霏
出处:《新苗》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高田易为瘠,下田易为肥。
高田苗欲密,下田苗欲稀。
春阳三二月,阴雨来霏霏。
无论高与下,青青同一时。
疏如雁行列,密若羊毛披。
清风飒然至,荡漾生涟漪。
回旋合万舞,荏弱不自持。
遥遥极天碧,望望深人怀。
先王制四民,士首农次之。
非时尚不役,矧乃鞭与笞。
一夫不播种,世有受其饥。
须知元元命,系此青青丝。
贱子为老农,敢以告有司。
高田苗欲密,下田苗欲稀。
春阳三二月,阴雨来霏霏。
无论高与下,青青同一时。
疏如雁行列,密若羊毛披。
清风飒然至,荡漾生涟漪。
回旋合万舞,荏弱不自持。
遥遥极天碧,望望深人怀。
先王制四民,士首农次之。
非时尚不役,矧乃鞭与笞。
一夫不播种,世有受其饥。
须知元元命,系此青青丝。
贱子为老农,敢以告有司。
鉴赏
这首诗《新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对农田中高田与下田苗情的对比描绘,以及春日雨后新苗生长的景象,展现了对农业生产的深刻思考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诗中首先描述了高田与下田在肥沃程度上的差异,接着指出高田的苗长得较为密集,而下田的苗则相对稀疏。春日三月,阴雨绵绵,不论高田还是下田,新苗都呈现出青翠一片,仿佛雁阵排列或羊毛披散。清风吹过,新苗随风摇曳,形成波浪般的涟漪,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还运用“回旋合万舞”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新苗在风中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它们的柔弱与生命力。
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新苗的绿色延伸至天边,引发了深深的感慨。他联想到古代君主对民众的治理,强调了农民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们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诗人以“一夫不播种,世有受其饥”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并提醒官府应重视农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农业、农民以及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