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彼为士者,岂无以自居
出处:《官学杂诗 其四》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公卿喜接士,清望雅所归。
良莠虽杂陈,此意未可非。
谓彼为士者,岂无以自居。
谨身保令名,庶足酬己知。
如何务苟得,暮夜靡不为。
坐令倒屣人,鼠璞遭世讥。
少年固可尔,垂老胡奈痴。
阴求或不餍,恚怒仍怨咨。
纷吾二三子,名盛毁亦随。
朋友有难言,我怀良郁伊。
良莠虽杂陈,此意未可非。
谓彼为士者,岂无以自居。
谨身保令名,庶足酬己知。
如何务苟得,暮夜靡不为。
坐令倒屣人,鼠璞遭世讥。
少年固可尔,垂老胡奈痴。
阴求或不餍,恚怒仍怨咨。
纷吾二三子,名盛毁亦随。
朋友有难言,我怀良郁伊。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郑孝胥所作的《官学杂诗》第四首。诗中,作者批评了当时官场上一些公卿人物对士人的接纳态度,指出他们虽然表面上尊重士人,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为了个人利益,甚至在暗中追求私利,不顾名誉。诗人认为真正的士人应该谨慎自守,保持清名,以实至名归的态度回应他人的认可。然而,现实中的某些官员却在夜晚做出违背道义之事,导致他们的行为受到世人嘲笑。诗人感慨,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连老年官员也未能免俗。他提醒朋友们,名声与诋毁总是相伴而行,对于朋友的困境,他内心深感忧虑。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士人操守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