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全文

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

出处:《蓝田山庄
唐 · 宋之问
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
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
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

拼音版原文

huànyóufēiyǐnxīnshìhǎoyōupiān
kǎoshìxiānwèinóngqiěyòngtiān

wǎngchuāncháolánshuǐjiāotián
qínshānlǎoxiānghuānchūnjiǔqián

注释

宦游:仕途中的游历或官场生活。
吏隐:指身为官吏而过着隐士般的生活。
幽偏:幽静偏僻的地方。
考室:选择或建造居室。
依地:根据地势条件。
为农:从事农业劳动。
用天:利用自然条件,这里指顺应天时。
辋川:地名,位于陕西,此处代指田园生活的地方。
伐木:砍伐树木,此指田园劳作。
蓝水:清澈的水流,可能指具体的河流,也可泛指灌溉用水。
浇田:灌溉农田。
独:独自一人。
秦山:指秦岭,中国中部的山脉,这里象征自然和隐逸生活。
相欢:相互欢愉,享受彼此的陪伴。
春酒:春天酿造的酒,也泛指美酒。

翻译

仕途生涯不是隐居为官,内心更偏好清静偏远。
选择居室首先依据地形,从事农业则顺应自然。
早晨在辋川伐木劳作,傍晚用蓝河水灌溉田间。
独自与秦岭为伴终老,春酒面前共度欢乐时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不满,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宦游非吏隐"表明诗人并非官员,而是主动选择了隐居的生活。"心事好幽偏"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喜好,喜欢这种清净而又偏僻的生活。

"考室先依地"一句,说明诗人在选择隐居之处时,是根据自然环境来决定的,他首先会考虑房屋所依附的地形。"为农且用天"则表明他不仅仅是隐逸,还参与农业劳动,并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

接下来的两句"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描述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场景:早晨在辋川砍伐树木,傍晚时分则在蓝水边浇灌农田。这两种活动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态度。

最后一句"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则描绘了一幅诗人与当地老者共同享受春日美景,饮酒畅聊的情景。这里的“秦山老”可能是指居住在秦岭地区的一位长者,与诗人关系亲密,共同分享着田园生活的乐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个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