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三月牡丹开,未及花开春渐回
出处:《牡丹发蕾》
明 · 释函是
年年三月牡丹开,未及花开春渐回。
欲挽春光谁著力,望穷花信独徘徊。
移根尚忆中秋早,沃土曾经两夏培。
叶底秾苞应计日,等閒容易到重台。
欲挽春光谁著力,望穷花信独徘徊。
移根尚忆中秋早,沃土曾经两夏培。
叶底秾苞应计日,等閒容易到重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在春天绽放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这一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与感慨。
首句“年年三月牡丹开”,点明了牡丹在每年三月盛开的传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未及花开春渐回”则以牡丹未开时的春意渐浓,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循环。
“欲挽春光谁著力,望穷花信独徘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留恋与珍惜,似乎在思考如何留住这稍纵即逝的美好时光,却只能独自在花开花落之间徘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移根尚忆中秋早,沃土曾经两夏培。”这里通过回忆牡丹的生长过程,从中秋的移植到两夏的精心培育,展现了诗人对植物生长周期的关注与深情。这种对自然生长规律的尊重与呵护,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叶底秾苞应计日,等閒容易到重台。”这两句将焦点转向了牡丹花蕾的成长,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期待的耐心。在等待花开的日子里,每一日都显得格外珍贵,最终,花儿会在不经意间绽放于枝头,展现出其独特的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生长过程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命、时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