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离得意谁知我,自对庭花引一杯
出处:《清思堂昼坐》
宋 · 张伯玉
堂上萧然昼户开,澹松疏竹荫苍苔。
白云无事不肯出,幽鸟有时还自来。
何处覆车迷径路,几人缓颊走尘埃。
支离得意谁知我,自对庭花引一杯。
白云无事不肯出,幽鸟有时还自来。
何处覆车迷径路,几人缓颊走尘埃。
支离得意谁知我,自对庭花引一杯。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安逸的午后景象。开篇“堂上萧然昼户开”即设定了一种空旷清凉的氛围,昼户(白天的窗户)打开,阳光洒入,但没有热烈的感觉,只是淡雅的光线。“澹松疏竹荫苍苔”则进一步描绘了庭院中的景色,松竹掩映之下,青苔覆盖,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又不失宁静的感觉。
“白云无事不肯出,幽鸟有时还自来”两句,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感慨。白云悠然,不为世间纷扰所动;幽深之鸟,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回到这片宁静的空间。这两句话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何处覆车迷径路,几人缓颊走尘埃”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喧嚣与自己隐逸生活的对比。覆车即是古代用来遮蔽道路或隐藏行迹的工具,迷径则是指失去了回归自然的路径;而“几人缓颊走尘埃”则是在反问,在这纷乱的人世间,有多少人能像诗人一样,放慢脚步,不再追逐那些让人心累的尘世琐事。
最后,“支离得意谁知我,自对庭花引一杯”则是诗人的自白。他在独处中获得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满足,这种支离得意、忘我的状态,只有自己最为清楚。于是,他独自一人,对着庭院中的花朵,举杯畅饮,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快乐。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体悟,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