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日暮风雨急,逆水舟难牵全文

日暮风雨急,逆水舟难牵

出处:《雍丘遇雨
宋 · 梅尧臣
日暮风雨急,逆水舟难牵
波波入杞国,悄悄谁忧天。
阗阗陂中雷,羃羃堤外烟。
骤然沃大热,蒸饫如炊煎。
饮水徒胀满,渴喉殊未蠲。
摇篷已烦倦,汗额常不乾。
如何一席地,长少皆在前。
衣巾不敢去,又以礼数缠。
安得化严石,两胫没流泉。
每暑起此念,念之凡几年。
终当逐逸志,奚必事华颠。

拼音版原文

fēngshuǐzhōunánqiān

guóqiāoqiāoshuíyōutiān

tiántiánbēizhōngléiwàiyān

zhòuránzhēngchuījiān

yǐnshuǐzhàngmǎnhóushūwèijuān

yáopéngfánjuànhànéchángqián

chángshǎojiēzàiqián

jīngǎnyòushùchán

ānhuàyánshíliǎngjìngméiliúquán

měishǔniànniànzhīfánnián

zhōngdāngzhúzhìshìhuádiān

注释

日暮:傍晚。
风雨急:风雨交加。
逆水:逆流。
杞国:古代中国的一个虚构国家,这里比喻远方。
忧天:忧虑天空。
阗阗:形容雷声。
羃羃:形容烟雾浓厚。
沃大热:大雨倾盆。
蒸饫:像蒸锅一样热。
蠲:消除。
摇篷:摇动船帆。
烦倦:疲劳。
长少:不论年龄大小。
衣巾:衣物。
礼数:礼仪规矩。
化严石:化为坚硬的石头。
流泉:流动的泉水。
华颠:白头,指年老。

翻译

傍晚风雨交加,逆流而上的船难以操控。
波涛涌向杞国,悄无声息,又有谁能忧虑苍穹。
陂中的雷声隆隆,堤外烟雾弥漫。
忽然间大雨倾盆,热浪如同蒸锅煎煮。
只喝水却只能填饱肚子,口渴依旧未能缓解。
摇动船篷已感疲惫,额头汗水总是不干。
何等无奈,无论老少都挤在一席之地。
衣衫不敢脱下,礼仪束缚无法解脱。
如何能化身为石,让双脚淹没在清凉的泉水中。
每逢酷暑,我便有此想法,已经持续多年。
最终我将追寻自由的心愿,何必执着于白发的虚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雍丘遇雨》,描绘了夏日傍晚遭遇风雨时乘船的艰辛与困顿。首句“日暮风雨急”,以环境的恶劣开篇,渲染出压抑的气氛。接着,“逆水舟难牵”写出舟行逆流的艰难,暗示出诗人内心的焦虑。

“波波入杞国,悄悄谁忧天”运用了夸张和象征手法,将风雨声比作“杞国”的忧虑,表达了对未知困境的担忧。接下来的两句“阗阗陂中雷,羃羃堤外烟”,通过雷鸣和烟雾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风雨的猛烈。

诗人描述自己在船上忍受着酷暑,“骤然沃大热,蒸饫如炊煎”,形象地展现了高温下的煎熬。然而,“饮水徒胀满,渴喉殊未蠲”,即使喝水也无法解渴,舟行的疲惫感更甚。“摇篷已烦倦,汗额常不乾”直接刻画出舟夫的辛劳。

面对这样的困境,诗人感慨“如何一席地,长少皆在前”,感叹众人共处一舟,无法逃避。他虽衣巾湿透,却因礼数所限而不能脱下,表达出无奈与拘束。“安得化严石,两胫没流泉”是诗人内心渴望解脱的幻想,希望能化身为石,沉浸于清凉的泉水中。

最后,诗人抒发了长期以来的思绪:“每暑起此念,念之凡几年。”他决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再为世俗束缚,“终当逐逸志,奚必事华颠”。整首诗以个人经历反映出对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