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百尔我所思,岂必待熟醉全文

百尔我所思,岂必待熟醉

出处:《三月八日 其三
宋 · 韩淲
所贵知者希,初不与人事。
飘风击坠瓦,彼岂有本意。
百尔我所思,岂必待熟醉
烈士徒殉名,归洁似图易。
鳣鲸困蝼蚁,兰苕巢翡翠。
广心之昭融,巽语之极至。
何若于燕閒,相与谈仁谊。

鉴赏

这首诗《三月八日(其三)》由宋代诗人韩淲创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德和自然界的深刻洞察。

首句“所贵知者希,初不与人事”,开篇即点明了知者的稀少与价值,强调了真正智慧与知识的珍贵,不与世俗之事相牵连,突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飘风击坠瓦,彼岂有本意”运用自然现象比喻,飘风猛烈地击打瓦片,却并非有意为之,以此象征事物的无常与不可预测性,同时也暗示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复杂动机。

“百尔我所思,岂必待熟醉”表达了诗人对于思考的重视,认为思考并非仅在酒醉之时,而是贯穿日常生活,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烈士徒殉名,归洁似图易”则借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探讨了名声与道德的相对关系,指出真正的道德纯洁可能比追求名声更为简单,暗含了对道德实践的深刻反思。

“鳣鲸困蝼蚁,兰苕巢翡翠”通过对比不同生物的生存状态,揭示了自然界中强者与弱者之间的残酷竞争,以及生命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广心之昭融,巽语之极至”强调了心灵的广阔与包容,以及言语的精微与深奥,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宽广与语言的精准表达。

最后,“何若于燕閒,相与谈仁谊”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宁静的环境中,与他人共同探讨仁义之道的愿望,体现了对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为载体,探讨了人性、道德、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