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客至不点茶,犹嗔破苔痕全文

客至不点茶,犹嗔破苔痕

出处:《记游诗
宋 · 薛季宣
先生混物化,浩若鹤与猿。
诘曲此世间,翛然脱笼樊。
冥心遂无物,得意亦忘言。
客至不点茶,犹嗔破苔痕
相逢蜀成都,过我故县村。
遐观梦中梦,南膜佛因缘。
郑人决真妄,子产不能贤。
寥哉天地间,谁省物性偏。
梦觉各有殊,从他见一边。
浩歌归来乎,虚堂好昼眠。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薛季宣所作,名为《记游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世俗的超脱态度。

首句“先生混物化,浩若鹤与猿”,以鹤与猿为喻,表达了诗人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融入万物之中,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接着,“诘曲此世间,翛然脱笼樊”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看法,认为世间曲折复杂,但自己却能像脱出囚笼的鸟儿一样,自由飞翔,摆脱束缚。

“冥心遂无物,得意亦忘言”两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认为在冥想中可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即使有所得,也无需言语表达,因为言语难以完全传达内心的感受。

“客至不点茶,犹嗔破苔痕”则通过日常生活的小事,表现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即使客人来访,也不需特意准备茶水,对于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也能产生情感共鸣。

“相逢蜀成都,过我故县村”两句,描述了诗人与朋友相遇的情景,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体现了人情的温暖与对过往生活的追忆。

“遐观梦中梦,南膜佛因缘”则将目光投向更深远的思考,探讨梦境与现实的关系,以及佛教中的因果循环,展现出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郑人决真妄,子产不能贤”引用典故,通过郑人辨真假的故事,表达了对世事真假难辨的感慨,同时也暗含对贤者的反思,引人深思。

“寥哉天地间,谁省物性偏”表达了对宇宙之大、人生之短的感慨,以及对人性偏颇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最后,“梦觉各有殊,从他见一边”强调了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不同,应尊重个体差异,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浩歌归来乎,虚堂好昼眠”则是诗人结束游历后的心境,选择在宁静的居室中享受昼眠,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宋代文人诗风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