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晴开万卷楼,清时谁解卜菟裘
出处:《毗山草堂》
明 · 黎民表
湖上晴开万卷楼,清时谁解卜菟裘。
龙溪双练云边合,震泽千帆雨外收。
抗疏几辞金马诏,题诗多在白蘋洲。
沧浪纵有乘槎兴,无奈中原正借筹。
龙溪双练云边合,震泽千帆雨外收。
抗疏几辞金马诏,题诗多在白蘋洲。
沧浪纵有乘槎兴,无奈中原正借筹。
鉴赏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毗山草堂》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湖上晴开万卷楼”,以湖面开阔,晴空下的万卷楼为背景,展现出明亮宽敞的景象。次句“清时谁解卜菟裘”则暗示了诗人身处清平之世,却无人理解他归隐之意,流露出淡淡的孤寂。
第三句“龙溪双练云边合”,通过描绘龙溪水如两条洁白的绸带在云端相汇,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壮丽。第四句“震泽千帆雨外收”,则描绘出雨后湖面上船只聚集的场景,画面生动,富有动态感。
“抗疏几辞金马诏”表达了诗人曾拒绝朝廷的任命,表现出其不慕荣华、坚守节操的人格魅力。“题诗多在白蘋洲”则透露出诗人喜欢在白蘋洲吟诗作赋,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
最后两句“沧浪纵有乘槎兴,无奈中原正借筹”,诗人借“沧浪”和“乘槎”(指遨游太空的典故)表达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又感叹中原局势动荡,国家需要人才,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责任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有个人的隐逸情怀,又有对国家时局的关注,体现了黎民表作为文人士大夫的双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