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高枕上,似宿远山边
出处:《题友人林斋》
唐 · 张乔
乔木带凉蝉,来吟暑雨天。
不离高枕上,似宿远山边。
簟冷窗中月,茶香竹里泉。
吾庐近溪岛,忆别动经年。
不离高枕上,似宿远山边。
簟冷窗中月,茶香竹里泉。
吾庐近溪岛,忆别动经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乔木:高大、古老的树木。带:伴有。
凉蝉:能给人带来凉爽感觉的蝉鸣。
来吟:开始吟唱。
暑雨天:炎热夏季下的雨天。
不离:不曾离开。
高枕:高的枕头,常用来形容安逸舒适的生活。
上:之上。
似宿:仿佛住宿、栖息。
远山边:遥远的山峦边缘。
簟冷:竹席清凉。
窗中月:透过窗户看到的月亮。
茶香:茶叶散发出的香气。
竹里泉:竹林间的泉水。
吾庐:我的居所,我的房屋。
近溪岛:靠近溪流环绕的小岛。
忆别:回忆起离别。
动经年:已经历了很多年,指时间长久。
翻译
高大的树木伴着带来凉意的蝉鸣,于炎炎夏日的雨后吟唱。不曾离开那舒适的高枕之上,仿佛栖宿在遥远的山峦之畔。
竹席透着窗口明月的清冷,竹林间流淌的泉水泛起茶香。
我的居所临近溪流环绕的小岛,回忆起离别情景,已历经数载光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清凉的夏夜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开篇“乔木带凉蝉”即设置了诗的基调,树梢间挂着凉爽的蝉虫,似乎连树木都透着清凉之气。而“来吟暑雨天”则指在炎热雨季中,诗人却沉醉于自然界的和声细语,不愿脱离。
“不离高枕上,似宿远山边。”这一句表明诗人的心境,他甚至不愿离开自己的床榻,因为在他的感受中,即使是室内也能想象到远方山野的宁静。
接下来的“簟冷窗中月,茶香竹里泉”又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美好。窗外的月光洒落在窗棂上显得寒冷而清澈,而室内则弥漫着茶香和竹林间泉水的清新。
最后,“吾庐近溪岛,忆别动经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居所的喜爱,它靠近溪流与小岛,使人产生对往日离别之情的回忆,这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深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与大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