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初学舌,向客乞残羹
出处:《鸿嗷叹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俞明震
洪涛穴蛙黾,岸圮江流横。
落日散寒乌,泊舟心转惊。
吹荻爇残火,四望无人行。
老翁七十馀,茕茕草底生。
道昔乾嘉时,舳舻控襄荆。
民富堤质坚,商吏同经营。
自遭粤匪乱,江岸无完城。
生聚十馀年,稍稍理农耕。
泥淤河身高,土薄地利轻。
前月忽昼晦,堤决沙水并。
天地战寒涛,土木蛟龙争。
颓垣掩白骨,冷灶灰烬平。
仓皇语未竟,四野闻哭声。
幼儿初学舌,向客乞残羹。
随身无饼饵,对此难为情。
酸风飒然来,坏木啼仓庚。
落日散寒乌,泊舟心转惊。
吹荻爇残火,四望无人行。
老翁七十馀,茕茕草底生。
道昔乾嘉时,舳舻控襄荆。
民富堤质坚,商吏同经营。
自遭粤匪乱,江岸无完城。
生聚十馀年,稍稍理农耕。
泥淤河身高,土薄地利轻。
前月忽昼晦,堤决沙水并。
天地战寒涛,土木蛟龙争。
颓垣掩白骨,冷灶灰烬平。
仓皇语未竟,四野闻哭声。
幼儿初学舌,向客乞残羹。
随身无饼饵,对此难为情。
酸风飒然来,坏木啼仓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末期社会动荡时期的一幅凄凉景象。诗人以洪涛、穴蛙、江流横溢等自然景象开篇,暗示了环境的荒芜和不安定。落日余晖中,乌鸦散去,诗人独自泊舟,内心充满惊恐。夜晚,篝火微弱,四周寂寥无人,只有老翁孤独地生活在草丛中,令人感伤。
诗人回忆起昔日乾嘉盛世,船只繁忙,堤防坚固,人民富裕,商业繁荣。然而,自从太平天国起义(粤匪乱)之后,社会动荡,江岸残破,城市不再完整。经过十多年艰难恢复,人们勉强开始从事农耕,但土地贫瘠,收成微薄。接着,诗人描述了突如其来的洪水灾害,堤坝崩溃,家园被毁,白骨暴露,生活陷入绝望。
最后,哭声四起,连幼儿也懂得向陌生人乞讨残羹,而诗人自身贫困,面对此景更是难以言表。冷风呼啸,枯木哀鸣,整个画面充满了悲凉与无奈。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晚清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