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好古如好龙,可怜识见多雷同
出处:《陈白沙草书歌》
清 · 彭孙遹
白沙先生名早闻,手掷青山归白云。
陈情上拟李令伯,讲书欲方吴聘君。
晚年信手作大字,落笔纵横有奇致。
何必规规王右军,淋漓时复成高寄。
世人好古如好龙,可怜识见多雷同。
岂知草圣固余技,相赏不在翰墨中。
陈情上拟李令伯,讲书欲方吴聘君。
晚年信手作大字,落笔纵横有奇致。
何必规规王右军,淋漓时复成高寄。
世人好古如好龙,可怜识见多雷同。
岂知草圣固余技,相赏不在翰墨中。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彭孙遹对中国书法大家陈白沙的赞誉之作。首句“白沙先生名早闻”,表达了诗人对陈白沙的仰慕已久,他的名声早已流传开来。次句“手掷青山归白云”,以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陈白沙超凡脱俗的艺术气质,仿佛他通过书法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
接下来,“陈情上拟李令伯,讲书欲方吴聘君”两句,将陈白沙的书法技艺与古代书法大家李令伯和吴聘君相提并论,暗示其艺术造诣之高。诗人赞美他在晚年创作时,挥洒自如的大字,笔触纵横,别具一格,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何必规规王右军,淋漓时复成高寄”一句,进一步强调陈白沙不拘泥于传统,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超越了王羲之(王右军)的规范,流露出深沉的情感寄托,体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最后两句“世人好古如好龙,可怜识见多雷同”,批评了世人对于古人的盲目崇拜,缺乏独到见解。诗人认为,欣赏陈白沙的草书,不应仅限于表面的技巧,而应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陈白沙草书的描绘和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赞赏,同时也揭示了对当时社会审美趣味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