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不教凡草生丛畔,长喜清阴在眼前全文
久闻山僧寄书觅,今来□下白云边。
不教凡草生丛畔,长喜清阴在眼前
忍把翠筠裁作簟,争将迸笋截为鞭。
行吟坐对情无尽,只欠潺潺一道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山中僧人的交流情景,通过寄书和寻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欣赏,以及内心的情感流露。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有力。

"久闻山僧寄书觅" 表明诗人早已听闻山中僧人的消息,并通过书信相互沟通,这里的“觅”字意味着寻找或探求,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心灵寄托之地的渴望。

"今来□下白云边" 描述诗人当前所处之地,是在白云缭绕的山间。这里的“□”字是一个空缺,可能是由于古代书写或传抄过程中的遗失,但它并未影响整体意境的展开。

"不教凡草生丛畔,长喜清阴在眼前" 表示诗人希望自然景物保持原貌,不愿看到杂草丛生的情状。"长喜"表达了对清净环境的持续欣赏,而"清阴在眼前"则强调了这种欣赏是直接的、无需任何修饰的。

"忍把翠筠裁作簟,争将迸笋截为鞭" 这两句通过对竹子使用的情景,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材料利用的谨慎态度。"翠筜"指的是青绿色的竹子,而"簟"则是古代用来清扫尘土的小刷子;"迸笋"意指竹节间的空洞部分,"截为鞭"则可能用于制作简单的工具或装饰。这里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物品使用的尊重和节制。

"行吟坐对情无尽,只欠潺潺一道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通过吟咏和静坐来体验生活中的美好。"只欠"意味着唯一缺少的是什么,而"潺潺一道泉"则是对流水声音的渴望,这种声音常被用来形容自然界中最为宁静和谐的元素。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事物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以及内心对平和、宁静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