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䳱野鴷欺予客,怒目血鵀动相扼
出处:《次童谣》
明 · 卢楠
山东绮云鸡,刷羽来山西。
到处潜饮啄,河梁借羁栖。
江䳱野鴷欺予客,怒目血鵀动相扼。
紫翎蹉跌金距愁,碧叶轻翻香稻秋。
不如折翅归故乡,五更明月啼山丘。
到处潜饮啄,河梁借羁栖。
江䳱野鴷欺予客,怒目血鵀动相扼。
紫翎蹉跌金距愁,碧叶轻翻香稻秋。
不如折翅归故乡,五更明月啼山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鸟类世界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不同鸟类的生活习性和情感状态,同时融入了诗人对自然与故乡的深深眷恋。
首先,诗中提到的“山东绮云鸡”和“山西”,运用了巧妙的地理象征,将鸡的形象置于东西两个不同的地域,暗示着它们的自由与迁徙。鸡“刷羽来山西”,“到处潜饮啄”,“河梁借羁栖”,描绘了它们在广阔天地间自由觅食、栖息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生命力和自然之美。
接着,“江䳱野鴷欺予客,怒目血鵀动相扼”,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鸟类之间的互动。江䳱野鴷的“欺”和血鵀的“动相扼”,既体现了自然界中的竞争与冲突,也反映了生命的坚韧与勇敢。这种生动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充满活力的自然环境中。
“紫翎蹉跌金距愁,碧叶轻翻香稻秋”,这两句则聚焦于特定鸟类的细节描绘。紫翎的鸟儿因金距(鸟喙)而愁,碧绿的叶子轻盈地翻动,香稻在秋风中摇曳,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换,还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最后,“不如折翅归故乡,五更明月啼山丘”,诗人以鸟儿的视角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回归的情感。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更是对心灵归宿的追求。在诗的结尾,诗人通过鸟儿的啼鸣,寄托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动的动物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故乡的深情呼唤,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