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更寻翻译寺,前山应遇雁门僧
出处:《送准上人归石经院》
唐 · 熊孺登
旃檀刻像今犹少,白石镌经古未曾。
归去更寻翻译寺,前山应遇雁门僧。
归去更寻翻译寺,前山应遇雁门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旃檀:一种珍贵的木材,常用于制作佛像。白石:洁白的石头,古代用来刻写经文。
镌经:在石头上刻经文。
古:古代。
未曾:从未。
翻译
旃檀雕刻的佛像如今已不多见古代用白石刻经从未间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熊孺登创作的《送准上人归石经院》,通过对比旃檀刻像与白石镌经的稀有,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归去更寻翻译寺”一句,展示了准上人的学术追求和对佛法的探索,而“前山应遇雁门僧”则描绘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与宗教生活的交融。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传达了对佛教知识传承的尊重以及对友人的送别之情。熊孺登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现实生活与精神追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唐代山水宗教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