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愁惨云色,客意惯风声
出处:《东归在路率尔成咏诗》
隋 · 孙万寿
学宦两无成,归心自不平。
故乡尚千里,山秋猿夜鸣。
人愁惨云色,客意惯风声。
羁恨虽多绪,俱是一伤情。
故乡尚千里,山秋猿夜鸣。
人愁惨云色,客意惯风声。
羁恨虽多绪,俱是一伤情。
注释
学宦:指读书做官。无成:没有成就。
归心:想回家的心情。
不平:不满,不宁静。
故乡:家乡。
尚:还。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山秋:秋天的山中。
猿夜鸣:猿猴在夜晚啼叫。
人愁:人们的忧愁。
惨:使变得暗淡。
云色:云的颜色,这里喻指天色或心情。
客意:旅客的心情。
惯:习惯于。
风声:风的声音,也指旅途中的艰辛。
羁恨:羁旅中的遗憾与怨恨。
多绪:多种思绪,情绪复杂。
一伤情:同一种悲伤的情感。
翻译
仕途与学问都无所成就,归家的心情自然难以平静。家乡还在千里之外,秋天的山中夜晚猿猴哀鸣。
人心因愁苦而黯淡如云,旅客对风声也早已习惯。
虽然羁旅中的遗憾情绪繁多,但都共同引发了一种悲伤之情。
鉴赏
此诗描写的是诗人远离家乡,心中充满了归家的不平和忧伤的情绪。"学宦两无成"表明诗人在仕途上和学业上都未有所成,这种失败感更增添了归乡的迫切。"故乡尚千里"则是在强调距离的遥远,"山秋猿夜鸣"则是通过自然景象来烘托诗人的哀伤之情,猿鸣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以形容人心中的哀怨。
"人愁惨云色"一句,通过天气的阴沉来比喻人们内心的忧虑和悲伤,而"客意惯风声"则是说诗人作为一个远行的旅者,对于风声也已经习以为常,但这习惯中却包含着对家乡的无尽思念。最后两句"羁恨虽多绪,俱是一伤情"表达了诗人内心中的忧虑和不满虽然有很多原因,但归根到底都是一种因离别而生的伤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古典文学中特有的婉约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