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客趁墟招渡急,舟人晒网得鱼还
出处:《僧斋》
明 · 王守仁
尽日僧斋不厌閒,独馀春睡得相关。
檐前水涨遂无地,江外云晴忽有山。
远客趁墟招渡急,舟人晒网得鱼还。
也知世事终无补,亦复心存出处间。
檐前水涨遂无地,江外云晴忽有山。
远客趁墟招渡急,舟人晒网得鱼还。
也知世事终无补,亦复心存出处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宁静与闲适,以及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联“尽日僧斋不厌閒,独馀春睡得相关。”开篇即点出僧人生活的清闲与自在,春日午后的短暂小憩,虽是寻常之事,却与僧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反映出其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颔联“檐前水涨遂无地,江外云晴忽有山。”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感和欣赏。水涨使得原本的空间显得局促,而云晴则在远处勾勒出山的轮廓,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颈联“远客趁墟招渡急,舟人晒网得鱼还。”转而描写世俗生活的一幕,远行的客人急于赶往集市,而舟人则在忙碌中收获了渔获。这一联通过对比,既展现了人间的繁忙与喧嚣,也映射出诗人对俗世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尾联“也知世事终无补,亦复心存出处间。”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他意识到世间的事物终究无法弥补内心的空缺,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出处的尊重与追求。这句表达了诗人超脱于尘世之外,但仍怀有对生活深沉情感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僧人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色和世俗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王守仁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