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邦乃名郡,经变已年深
出处:《南康郡斋》
元末明初 · 王祎
承恩纡郡绂,服职效官箴。
秩厚幸粗给,力孱非所任。
虽忻民讼简,恒恐吏议侵。
残氓既摩抚,宿蠹亦搜寻。
此邦乃名郡,经变已年深。
荆榛猛兽处,瓦砾悲虫吟。
道院存故号,公庭蔽荒阴。
前瞻彭蠡泽,后揖匡庐岑。
缅怀昔朱子,遗爱在人心。
往轨傥可踵,吾将自兹今。
秩厚幸粗给,力孱非所任。
虽忻民讼简,恒恐吏议侵。
残氓既摩抚,宿蠹亦搜寻。
此邦乃名郡,经变已年深。
荆榛猛兽处,瓦砾悲虫吟。
道院存故号,公庭蔽荒阴。
前瞻彭蠡泽,后揖匡庐岑。
缅怀昔朱子,遗爱在人心。
往轨傥可踵,吾将自兹今。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的《南康郡斋》。诗中描绘了诗人赴任南康郡时的复杂心情和对当地社会状况的深切关注。
首联“承恩纡郡绂,服职效官箴”,表达了诗人接受朝廷恩典,担任地方官职,以身践行官府的训诫,肩负起治理地方的责任。
颔联“秩厚幸粗给,力孱非所任”,诗人自谦地表示虽然职位优厚,但自己的能力有限,难以胜任繁重的政务。
颈联“虽忻民讼简,恒恐吏议侵”,诗人希望民众诉讼减少,表明他渴望社会稳定,同时又担心官员的不当行为影响政局。
尾联“残氓既摩抚,宿蠹亦搜寻”,诗人提到他努力安抚百姓,清除旧有的祸害,展现了其治理的决心与行动。
中间部分“此邦乃名郡,经变已年深。荆榛猛兽处,瓦砾悲虫吟”描绘了南康郡的历史变迁和当前的荒凉景象,暗示了治理的难度。
“道院存故号,公庭蔽荒阴”则点出官署的破败,与前文形成对比,强调了治理的紧迫性。
“前瞻彭蠡泽,后揖匡庐岑”描绘了南康郡的地理环境,彭蠡泽与匡庐山的壮丽景色,为诗增添了自然之美。
最后,“缅怀昔朱子,遗爱在人心。往轨傥可踵,吾将自兹今”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先贤朱熹的敬仰,以及决心追随其足迹,以仁爱之心治理地方,使善行得以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王祎作为地方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他对治理地方的深刻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