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嗟群物中,而人独不然
出处:《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其一》
唐 · 白居易
不动者厚地,不息者高天。
无穷者日月,长在者山川。
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
嗟嗟群物中,而人独不然。
早出向朝市,暮已归下泉。
形质及寿命,危脆若浮烟。
尧舜与周孔,古来称圣贤。
借问今何在,一去亦不还。
我无不死药,万万随化迁。
所未定知者,修短迟速间。
幸及身健日,当歌一尊前。
何必待人劝,持此自为欢。
无穷者日月,长在者山川。
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
嗟嗟群物中,而人独不然。
早出向朝市,暮已归下泉。
形质及寿命,危脆若浮烟。
尧舜与周孔,古来称圣贤。
借问今何在,一去亦不还。
我无不死药,万万随化迁。
所未定知者,修短迟速间。
幸及身健日,当歌一尊前。
何必待人劝,持此自为欢。
注释
不动者:稳固不变的事物。厚地:深厚的大地。
不息者:永不停息的事物。
高天:高远的天空。
无:没有。
日月:太阳和月亮。
长在者:永恒存在的。
山川:山脉和河流。
松柏:常绿长寿的树木。
龟鹤:象征长寿的动物。
形质:形态和生命。
寿命:生命的长短。
危脆:脆弱易碎。
浮烟:飘渺不定。
尧舜:古代的贤明君主。
周孔:周公和孔子,儒家代表人物。
一去:去世。
不还:不再回来。
不死药:长生不老的药物。
修短:寿命的长短。
迟速:时间的快慢。
幸及:有幸赶上。
身健日:身体健康的时候。
一尊:代指酒杯。
持此:以此。
翻译
稳固不变的是深厚的大地,永不停息的是高远的天空。无尽的是日月的轮回,永恒存在的是山川的壮丽。
松树、柏树与龟、鹤,它们的寿命都长达千年。
感叹万物之中,唯有人类的生命不似这般长久。
早晨出门走向繁华的都市,傍晚却已回归地下世界。
身体和寿命,脆弱得如同飘渺的烟雾。
尧舜和周公、孔子,自古被誉为圣贤。
试问他们现在何处,离世后便再也不能回来。
我没有长生不老的药,只能随着自然的变化变迁。
未知的事情是寿命的长短,或早或晚难以预测。
有幸在身体健康时,应当在酒杯前高歌一曲。
何必等人劝说,把握此刻本身就是欢乐。
鉴赏
这首诗采用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哲理思考和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对比自然界中事物的长寿与人类短暂生命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此生的豁达态度。
“不动者厚地,不息者高天。无穷者日月,长在者山川。”这一开篇四句,以宏大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中一些事物的永恒与稳固,如同哲学上的存在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嗟嗟群物中,而人独不然。”这里借用了传统文化中的长寿象征——松柏和龟鹤,来强调自然界中生命的持久,而人类却无法达到这种程度,这种对比显得尤为凄凉。
“早出向朝市,暮已归下泉。形质及寿命,危脆若浮烟。”诗人通过描绘人的日常活动——从早到晚,再次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易逝,如同轻薄的云烟一般容易消散。
“尧舜与周孔,古来称圣贤。借问今何在,一去亦不还。”这几句提到了历史上的圣贤之人,他们虽然功绩彪炳,但最终也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变得如同传说中的幻影一般。
“我无不死药,万万随化迁。所未定知者,修短迟速间。”诗人承认没有长生不老的妙药,每个人的寿命都是不可预测的,这种生与死的交织构成了生命的神秘性。
“幸及身健日,当歌一尊前。何必待人劝,持此自为欢。”在这最后几句中,诗人提倡珍惜现在的健康之日,主张在适当的时候享受生活,不需要等到别人的劝说,就应该自己去寻找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类生命长度的比较,以及对历史人物不朽业绩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如何面对死亡问题的思考。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这既是古代文人常见的情感流露,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和“顺应自然”的哲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