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岂须归白马,五千何用觅青牛
出处:《万年山居》
明 · 释函是
夏日生涯易到秋,阴森松竹倚山楼。
怀高霄汉从风雨,倦倚匡床听鹁鸠。
三藏岂须归白马,五千何用觅青牛。
柴门寂寞烽烟外,不信人间有许由。
怀高霄汉从风雨,倦倚匡床听鹁鸠。
三藏岂须归白马,五千何用觅青牛。
柴门寂寞烽烟外,不信人间有许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居万年山中的生活情景与心境。首句“夏日生涯易到秋”,以季节更替暗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预示着生活的简单与自然。接着,“阴森松竹倚山楼”一句,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的幽静与自然之美,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氛围。
“怀高霄汉从风雨”,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山中,却心向高远,不为外界风雨所动,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倦倚匡床听鹁鸠”,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幕,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声音的欣赏和享受。
“三藏岂须归白马”,借用佛教典故,暗示了对精神修行的理解,不必拘泥于形式或外在的象征,强调内心的领悟与修行。“五千何用觅青牛”,引用道家经典《道德经》的典故,进一步阐述了对道家哲学的体悟,认为真正的智慧和真理无需外求,而是内在的发现。
最后,“柴门寂寞烽烟外,不信人间有许由”,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与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许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对现实世界的复杂与纷扰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精神境界,充满了深邃的哲思和超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