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遣媒问我竟何须,愿言于我终身托全文

遣媒问我竟何须,愿言于我终身托

出处:《丐妪叹
明 · 苏仲
北风气寒天雨雪,老妪向人频泣血。
我心恻然一问之,收泪含悲来景说。
妪身本是良家人,出门三十夫从军。
夫遭瘴疠死逆旅,无何已作他乡魂。
自从夫没家窘索,有女无男自织作。
养成小女二八年,颜彩明珠照秋洛。
富室有儿求为婚,我道前缘天作合。
遣媒问我竟何须,愿言于我终身托
眼中小女幸有孙,我拜皇天生死乐。
岂期婿死孙承家,视我不顾如泥沙。
开门逐我出郊野,草眠露宿惊虫蛇。
气疲力乏眼昏黑,道旁丐食无人嗟。
老夫闻说空叹息,母氏劬劳真罔极。
母氏何从得此身,太母不是天涯人。
爱母不爱母之母,但知有干不有根。
推恩至近乃如此,心肝岂死何湮沦。
木落犹能粪其本,兔悲狐死伤其邻。
孙有太母不能养,岂徒义薄如秋云。
襟裾马牛不足比,直与枭獍为等伦。
是儿是儿谁与群,我言可鄙终可闻。
万一天地能回春,收拾此妪多殷勤。
桑榆竟可收馀曛,未必李密专其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妇人在社会底层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明代社会贫富悬殊、人性冷漠的现实。诗中通过老妇人的口述,讲述了自己的命运变迁:原本是良家妇女,丈夫因战事离家,不幸病逝他乡,留下她独自抚养女儿。女儿稍大后,富户上门提亲,老妇人出于无奈答应了这门亲事,希望以此维持生计。然而,女婿去世后,孙儿也未能善待她,甚至将其赶出家门,让她流落街头,生活困苦。

诗人以强烈的同情心,揭示了老妇人所面临的苦难和不公,同时也对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缺失进行了批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木落犹能粪其本”、“兔悲狐死伤其邻”,形象地表达了老妇人对孙儿无情行为的愤怒和哀伤。最后,诗人呼吁天地能给予老妇人一丝温暖,表达了一种对社会公正和人性关怀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人性的冷酷,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和人文关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