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胸浩气吞云梦,盖世英名重泰山
出处:《送郑宣抚三首 其二》
宋 · 郭印
凛凛风霜镇玉关,文经武略自优闲。
蟠胸浩气吞云梦,盖世英名重泰山。
忧国屡形诗句里,折冲长在笑谈间。
四川父老攀依切,犹问牙樯几日还。
蟠胸浩气吞云梦,盖世英名重泰山。
忧国屡形诗句里,折冲长在笑谈间。
四川父老攀依切,犹问牙樯几日还。
注释
凛凛:严寒的样子。风霜:寒冷的天气。
镇:守卫。
玉关:玉门关,古代边关。
文经武略:文韬武略。
优闲:从容不迫。
蟠胸:充满胸膛。
浩气:浩然正气。
吞云梦:胸怀壮志如同吞吐云雾和梦境。
盖世:无比。
英名:英明的名声。
重泰山:比泰山还重,形容极高。
忧国:忧虑国家。
屡形诗句里:常常体现在诗文中。
折冲:指外交或军事上的对抗和调解。
长在笑谈间:常常在轻松的交谈中进行。
四川父老:四川的父老乡亲。
攀依:深切依赖。
犹问:还在询问。
牙樯:古代战船的桅杆。
几日还:何时回来。
翻译
严寒的风霜守卫着玉门关,文才武略显得从容不迫。胸中豪情壮志如吞云梦,无比英名比泰山还要重。
对国家的忧虑常常流露于诗句中,化解争端总在谈笑间完成。
四川的父老乡亲们深深挂念,还在询问何时能乘船归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所作的《送郑宣抚三首(其二)》。诗中,诗人以凛冽的风霜象征边关的严峻形势,赞扬郑宣抚既有文韬武略,又能从容应对,展现出一种超凡的气度和才能。"蟠胸浩气吞云梦"形象地描绘了郑宣抚的豪情壮志,如同云梦江河般广阔无垠,"盖世英名重泰山"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声名显赫,如同泰山般稳固。
诗人称赞郑宣抚在忧虑国家的同时,也能寓忧于诗,以轻松的言谈化解冲突,显示出他的智慧与从容。最后,诗人表达了四川父老对郑宣抚的深深依赖和期待,他们关切地询问何时能再见他归来,流露出对英雄的敬仰和离别的不舍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郑宣抚的文武双全、深沉的忧国情怀以及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评价和送别时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