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晨露曲,兴剧白云司
帝城天最近,宫漏晓犹迟。
瑟缩追趋地,凄清儤直时。
柳边闲夜月,花下爱朝曦。
沆瀣凝金掌,香烟散玉墀。
螭头攒彩仗,雉尾拥青旗。
骚屑闻鸡树,萧疏见凤池。
出门饶裋褐,归路怯涟漪。
憺似无能语,浑疑有所思。
紫山应奏籁,黄竹浪传诗。
怅望扶光远,低回淑景移。
梁间看燕并,韝上念鹰饥。
冀马拳毛竦,奚童败絮知。
情深晨露曲,兴剧白云司。
蚁绿空持酒,猩红未满枝。
小炉愄榾柮,深户闭扊扅。
未觉头如鹤,相怜手不龟。
行行离塞雁,脉脉向阳葵。
闲寂过燕市,虚无浴鲁沂。
愿回寒谷暖,邹管莫休吹。
鉴赏
这首《春寒二十韵》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描绘了春寒料峭的景象,细腻入微,情感丰富。
首句“软红香里见车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日里繁华与尘世的交织,车轮碾过地面,带起一片尘埃,却也映衬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剩取馀寒在水滨”一句,将视线转向水边,余寒虽已渐退,但仍能感受到冬去春来的交替。
“飞霰有时还著面,微霜何力尚欺人”两句,通过雪粒和微霜的描写,展现了春寒的不期而至,虽已入春,但寒冷并未完全消散,给人以丝丝凉意。
“湖波欲动清犹浅,草色初回绿未匀”则将目光投向湖面与草地,湖水虽开始泛起波纹,但颜色依旧略显浅淡;草地上的绿色也刚刚复苏,尚未达到均匀的状态,形象地描绘了初春时节的自然景观。
“捲尽帘栊无燕雀,阅残冰雪但松筠”两句,通过室内与室外的对比,表现了春寒对生物的影响,室内已无燕雀飞舞,室外冰雪虽已消融,但松竹依然坚韧挺拔。
接下来,“吴牛月下琉璃薄,胡马风前苜蓿新”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月下的吴地景象与风中的胡地景象进行对比,吴地的月光如琉璃般清澈,胡地的苜蓿则在春风中显得格外鲜嫩。
“作态檐花如怯语,多情堤柳似含颦”两句,以檐花和堤柳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寒中植物的反应,檐花似乎在轻声细语,堤柳则仿佛含着忧愁。
“朝衣试换应嫌早,市酒从沽莫厌醇”两句,通过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春寒中的生活状态,换朝服可能嫌早了些,但品尝美酒却是乐事。
“赐拟宫恩传汉烛,别怜归思绕江蘋”两句,借古代宫廷恩赐之事,表达了对归乡之情的深切怀念。
“山墙地坼虫仍蛰,海国天高雁始宾”两句,通过山墙、地缝、虫子与雁群的描写,展现了不同地域的春寒景象,山墙裂开,地缝中仍有冬眠的虫子,而海国的天空高远,雁群才开始归来。
“醉爱火犀曾贡粤,歌传土鼓漫吹豳”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赞美了岭南地区的火犀贡品与豳地的土鼓之歌,展现了地方特色与文化传承。
“哦诗转觉吟肩耸,澼絖难医病手皴”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感慨,通过吟诵诗歌,感到肩部的沉重,反映出创作的艰辛与努力。
“未放韶光过九十,肯抛长夜守庚申”两句,通过时间的流逝与夜晚的守候,表达了对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
“琼楼玉宇骚人远,旧谷新丝野客贫”两句,通过琼楼玉宇与田野间的对比,展现了文人与农人的生活差异,前者远离尘嚣,后者则贫困艰难。
“甲士梦惊曾彻骨,纬嫠心苦更伤神”两句,通过士兵与妇人的梦境与内心感受,展现了战争与家庭生活的苦难。
“绨袍范叔谁相恋,大被姜郎且共亲”两句,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友情与亲情的珍视,范叔与姜郎的故事,体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
“万顷直须酬老杜,重裘幸免作穷陈”两句,通过杜甫的诗句与厚重的裘衣,表达了对文学与物质生活的追求与满足。
“年华草草催双鬓,宦迹悠悠寄一身”两句,通过岁月的流逝与官场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与事业的感慨。
“愁引冻泉分淅沥,怕登高阁看嶙峋”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忧虑与恐惧。
“每惭温饱谋生拙,一任炎凉过眼频”两句,通过温饱问题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智慧与社会现象的思考。
“从此愿持邹衍律,遍教阴谷是阳春”两句,通过引用邹衍的律令,表达了对改变环境、带来温暖的愿望。
整体而言,《春寒二十韵》通过对春寒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