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自有乐,何物可为愁
出处:《送蒲中舍霜致政归蜀 其二》
宋 · 司马光
念昔两髦日,乌奴同燕游。
随时自有乐,何物可为愁。
岂意今头白,相逢欲涕流。
凭君访题壁,好在水西楼。
随时自有乐,何物可为愁。
岂意今头白,相逢欲涕流。
凭君访题壁,好在水西楼。
注释
昔:过去。两髦:古代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指少年时期。
乌奴: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宠物的名字。
燕游:像燕子一样自由自在地游玩。
随时:随时节变化。
自:自然。
愁:忧虑。
岂意:没想到。
头白:头发变白,指年老。
涕流:流泪。
访:寻找。
题壁:在墙上题写诗词。
水西楼:一个具体的地点,可能是一个楼阁。
翻译
回忆起年轻时,我和乌奴一同游玩。随季节变化自有乐趣,有什么值得忧虑呢。
没想到如今已白发苍苍,重逢时泪水几乎流淌。
请你去水西楼找找旧题诗,那些美好记忆还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的《送蒲中舍霜致政归蜀(其二)》。诗人通过回忆与友人的欢乐时光,表达了对逝去青春和友情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中的离别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念昔两髲日,乌奴同燕游。”这里,“两髲”指年轻时期的头发未白,乌奴是古代对仆从的亲切称呼。诗人回忆起过去与朋友一起在春天的游乐,这份记忆充满了欢愉和自由。
“随时自有乐,何物可为愁。”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豁然开朗的人生态度,无论何时都能找到自己的快乐,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感到忧愁。这种心境体现了诗人的乐观与豁达。
然而,“岂意今头白,相逢欲涕流。”岁月匆匆,到了现在,诗人的头发已经变白,这种突然的相遇让他忍不住想要哭泣。这两句反映出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带来的感慨。
最后,“凭君访题壁,好在水西楼。”诗人邀请朋友去某个地方留下墨迹,这里提到的“水西楼”可能是他们相聚的地方,也许象征着一段美好的回忆。诗句中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共同记忆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昔日欢乐与今朝离别,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青春易逝以及对友情深沉怀念的情感。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时,那种既豁达又不舍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