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便欲苦死留,恐跨飞鲸动归鬣
迂途独往自名愚,举足常嫌投险捷。
忽然开口向时人,机士笑惊多脱颊。
半生长饿首慵回,厌见糟醨能腐胁。
惟与孤云静往还,胎仙戏舞琴三叠。
江南墨客貌虽癯,战胜当前轻勇侠。
润身不贮世间珍,别有骊珠光满箧。
北游一见潜魄动,双目烂烂岩光晔。
新诗几幅起秋风,使我静观但嚅嗫。
相逢便欲苦死留,恐跨飞鲸动归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东蒙:东方的蒙山。工何拙:技艺多么笨拙。
刻楮:刻纸。
迂途:偏僻小路。
胎仙:仙人般的形象。
骊珠:珍贵的珍珠。
潜魄:深藏的灵魂。
嚅嗫:默默欣赏。
翻译
东方的老翁技艺多么笨拙,刻纸三年仍未完成一片叶。他独自走偏僻小路自称愚者,每一步都嫌踏入险境太急切。
突然对世人开口,机敏之士惊讶得面红耳赤。
半生忍饥挨饿头也不回,厌恶酒糟般的污浊能腐蚀心胸。
只与孤独的云朵静静来去,像仙人般在琴声中游戏舞蹈。
江南的文人虽然瘦削,面对挑战却轻视勇武豪侠。
他的身体不求世间珍宝,却藏着一颗光芒四射的骊珠。
北方之旅初次相见,他的魂魄被深深打动,眼神熠熠生辉。
他的新诗在秋风中跃然纸上,让我只能默默欣赏。
相遇时我渴望极力挽留,只怕惊动他归心似箭,骑着飞鲸远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或高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开篇“东蒙野老工何拙,刻楮三年不成叶”两句,通过对比,一方面表现了野老对于物质世界的淡然态度,其手中雕刻的木片长年未能成形,这可能象征着他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漠视;另一方面,也隐含诗人自己在艺术创作上的执着与挑剔。接着“迂途独往自名愚,举足常嫌投险捷”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身行径的质疑和对外界评价的不屑一顾,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坚持己见的高洁情操。
中间几句“忽然开口向时人,机士笑惊多脱颊。半生长饿首慵回,厌见糟醨能腐胁。”通过诗人的突然开口和对世人言说的态度,揭示了他对于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半生以来的清贫和对世间污浊的厌弃。
“惟与孤云静往还,胎仙戏舞琴三叠。”则描绘了诗人在精神上的自得其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通过“孤云”、“胎仙”等意象,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后半部分“江南墨客貌虽癯,战胜当前轻勇侠。润身不贮世间珍,别有骊珠光满箧。”则是对诗人朋友的一种赞誉,这位朋友虽然外表枯槁,却内蕴着不凡的才华和气质,他们对于物质财富的淡然,以及他们所特有的精神宝藏。
“北游一见潜魄动,双目烂烂岩光晔。”则是对诗人在北方旅途中的一次心灵触动,他可能遇到了某种精神上的启示,使其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得以唤醒和发酵。
“新诗几幅起秋风,使我静观但嚅嗫。”则是对诗人创作状态的一个描述,他的诗歌如同秋风一般,给人以清凉和启迪,而他自己在阅读这些诗句时,也只是一种宁静的观赏态度。
最后“相逢便欲苦死留,恐跨飞鲸动归鬣。”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精神交流的珍视,以及对友情的渴望和不舍,但同时也担心这种美好的时光会像海上乘鲸一样迅速消逝。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艺术、友谊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和他的生活态度,是一篇充满哲理和美学情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