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光侵曙发,岚翠近秋浓
溪僧来自远,林路出无踪。
败褐黏苔遍,新题出石重。
霞光侵曙发,岚翠近秋浓。
健羡机能破,安危道不逢。
雪残猿到阁,庭午鹤离松。
此地虚为别,人间久未容。
何时无一事,却去养疏慵。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闲眠:悠闲的睡眠。朝阳:早晨的阳光。
溪僧:山溪边的僧人。
败褐:破旧的僧袍。
岚翠:山间雾气的颜色。
机能破:指僧人的自由自在。
养疏慵:享受悠闲的生活。
翻译
每当回忆起悠闲的睡眠时光,那朝阳照耀在最高的山峰。山中的僧人从远方而来,行踪消失在密林小径中。
破旧的僧袍满是青苔,新刻的诗文仿佛石头般沉重。
朝霞穿透晨曦,山间的雾气在秋季更加浓厚。
我羡慕僧人的自在,却无法避开世事的纷扰。
雪后残余,猿猴来到楼阁;庭院正午,白鹤离开松树。
此地虽曾分别,但人间的纷扰长久未能让我停留。
何时能无事一身轻,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每忆闲眠处,朝阳最上峰”即设定了一个宁静、高远的空间,让人联想到诗人项斯在朝阳峰前居所中的悠然自得。
“溪僧来自远,林路出无踪”展示了一种与世隔绝的人物活动。溪僧可能是指隐居于山林之中,不问世事的高僧,而“林路出无踪”则强调了这种生活的隐秘和深远,没有人迹可寻。
“败褐黏苔遍,新题出石重”进一步描绘了一种被自然界包围、历史沧桑感的场景。败褐可能是指岁月流逝后墙壁上的苔痕,而“新题出石重”则表明诗人在这静谧环境中寻找灵感,留下新的诗文。
“霞光侵曙发,岚翠近秋浓”用鲜明的色彩描绘了朝阳峰前居处的自然美景。霞光、曙发和岚翠都在不经意间渲染出一种淡雅而又生动的画面。
“健羡机能破,安危道不逢”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纷争的超然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诗人项斯似乎在倾诉他对于现实世界的看法,以及希望找到一条超越安危之境的道路。
“雪残猿到阁,庭午鹤离松”则描绘了一种冬日山林中的宁静景象,猿到阁、鹤离松都在传递一种生灵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最后,“此地虚为别,人间久未容。何时无一事,却去养疏慵”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林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能够摆脱世俗的牵绊,找到一个心灵的避风港湾。在这里,“此地虚为别”意味着诗人将朝阳峰前居所视作一种精神上的归宿,而“何时无一事”则是对那种超然物外、心境宁静状态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项斯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于超越世俗纷争、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