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迷勿浪远,归欤泛花月
出处:《浮梁》
宋 · 范成大
大滩石如林,小滩石如蘖。
微生抛掷过,两桨砉将割。
一滩复一滩,食顷经七八。
崎岖幸脱免,已足凋鬓发。
我家五湖船,镜面贴天阔。
行迷勿浪远,归欤泛花月。
微生抛掷过,两桨砉将割。
一滩复一滩,食顷经七八。
崎岖幸脱免,已足凋鬓发。
我家五湖船,镜面贴天阔。
行迷勿浪远,归欤泛花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大滩:宽阔的大滩。石如林:石头像树林一样密集。
小滩:较小的滩涂。
石如蘖:石头像新芽一样。
微生:微小的生命。
抛掷:匆匆经过。
砉:形容声音锐利。
割:像切割一样。
食顷:一顿饭的时间。
七八:大约七八个。
崎岖:道路不平。
凋:使...凋谢。
五湖船:在五个湖泊间航行的船。
镜面:水面如镜。
行迷:迷失方向。
浪远:随意远行。
归欤:回家吧。
泛花月:在花月下泛舟。
翻译
大滩上的石头像树林密集,小滩上的石头像新生的嫩芽。微小的生命匆匆经过,双桨划水声如同切割一般。
一个滩接着一个滩,大约一顿饭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八个。
艰难地穿行,幸好能脱险,这已经足够使我头发斑白。
我家的船在五湖中航行,水面如镜,天空开阔。
迷失方向时不要随意远行,还是回家,在花月下泛舟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浮梁》,描绘了舟行于江中的情景。诗中以"大滩石如林,小滩石如蘖"起笔,形象地刻画出江中险滩的密集和石块的形态,犹如树林和嫩芽,展现了水势的湍急。接下来通过"微生抛掷过,两桨砉将割",写出船只在险滩间艰难穿行,桨声如割,生动描绘出舟行的紧张与惊险。
"一滩复一滩,食顷经七八"进一步强调了行程的漫长和艰辛,仿佛过了好几个小时才过了七八个滩。诗人感慨"崎岖幸脱免,已足凋鬓发",庆幸自己终于平安度过,但这段经历已足以使他感到身心疲惫,鬓发为之凋零。
最后两句"我家五湖船,镜面贴天阔",诗人以自家的船比喻为在广阔江面上航行的扁舟,如同一面镜子贴着天空,暗示了江面的开阔和心境的舒展。然而,他提醒自己"行迷勿浪远,归欤泛花月",在经历了艰险后,应适时回归,享受沿途的美景,如花月般宁静和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舟行浮梁时的艰辛与喜悦,以及对生活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