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灰傥复燃,行见陆浑火
出处:《海藏楼杂诗 其三十四》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东北劫愈急,问策乃及我。
楼前招片月,仗剑向辽左。
强邻久阻兵,跨海置遮逻。
吾民被迫逐,待毙但僵坐。
其锋诚难争,善守抑犹可。
杜回有时颠,食报在魏颗。
姑求振民气,申儆首媮惰。
死灰傥复燃,行见陆浑火。
人言柔胜刚,精铁绵与裹。
试探囊底智,筹一不须夥。
楼前招片月,仗剑向辽左。
强邻久阻兵,跨海置遮逻。
吾民被迫逐,待毙但僵坐。
其锋诚难争,善守抑犹可。
杜回有时颠,食报在魏颗。
姑求振民气,申儆首媮惰。
死灰傥复燃,行见陆浑火。
人言柔胜刚,精铁绵与裹。
试探囊底智,筹一不须夥。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晚清时期东北边疆的紧张局势,诗人郑孝胥以个人的视角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诗中“东北劫愈急,问策乃及我”揭示了时局的危急,诗人被征询对策,决定挺身而出,"楼前招片月,仗剑向辽左"形象地展现了他坚定的决心和行动。
“强邻久阻兵,跨海置遮逻”描述了敌人的军事部署,人民生活困苦,“吾民被迫逐,待毙但僵坐”表达了百姓的无奈和无助。诗人认为,尽管直接对抗困难,但坚守和防御仍有其策略,“善守抑犹可”,暗示防守的重要性。
接下来引用历史典故,如“杜回有时颠,食报在魏颗”,表明即使面临艰难,也要有所作为,提振民心,警惕懈怠。“死灰傥复燃,行见陆浑火”预示着可能的反击力量,暗示着希望的种子尚未完全熄灭。
最后两句“人言柔胜刚,精铁绵与裹”运用比喻,强调以柔克刚的智慧,表明在困境中寻找策略,不必急于求多。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族复兴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