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诏总宜名让水,树巢多恐是慈乌
出处:《题议门胡氏华林书院》
宋 · 吕祐之
几朝旌表映门闾,更赏林园入画图。
廷诏总宜名让水,树巢多恐是慈乌。
花迎客馆清香远,竹绕书堂气节殊。
我直紫垣无路到,乱云芳草隔洪都。
廷诏总宜名让水,树巢多恐是慈乌。
花迎客馆清香远,竹绕书堂气节殊。
我直紫垣无路到,乱云芳草隔洪都。
注释
几朝:多个朝代。旌表:表彰。
映门闾:显赫门第。
更赏:更加欣赏。
林园:园林。
廷诏:朝廷诏令。
名让水:以名赐予流水。
树巢:树上的鸟巢。
慈乌:指善待幼鸟的乌鸦。
花迎客馆:花香迎接宾客。
清香远:香气飘散。
书堂:书房。
气节殊:气节非凡。
紫垣:紫禁城。
无路到:无法到达。
乱云芳草:纷飞的云和青草。
洪都:洪州。
翻译
历经数朝表彰显赫,门第间更显园林如画。朝廷恩典,赐名让于流水,猜测那树上的鸟巢或是慈乌居所。
花香飘进宾客馆,清雅悠远,竹林环绕书房,气节非凡。
我身在紫禁城无缘前往,只能在纷飞的乱云和芳草中遥望洪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私家书院的风光和学子们的生活状态。开头两句“几朝旌表映门闾,更赏林园入画图”表明书院内外庄严而美丽,似乎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廷诏总宜名让水"可能暗示着这里的学子们有着优异的学业成就和美好的名声,而"树巢多恐是慈乌"则是对书院环境的进一步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书院内外自然与人文并存的景致。
接下来的两句“花迎客馆清香远,竹绕书堂气节殊”则更加深入地表现了书院内部的美丽景色和学子们高洁的品行。"我直紫垣无路到"表达了一种对知识渴望而又感到难以企及的情感,而"乱云芳草隔洪都"则是用来比喻书海茫茫,学问深广,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学习。
整首诗通过对私家书院景色与氛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教育和知识的尊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和学术追求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