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璞出丛阜,径寸藏尺水
堂堂大导师,钟灵此其地。
荒坑名老君,故老说遗事。
仙佛势不敌,北面昔所试。
烟云龙蛇窟,风雨鬼神会。
珍重住山人,净观惬幽邃。
半偈起冥晦,径欲裂冠袂。
同行一微冁,落日姑整辔。
在家固出家,象服何必异。
君看童其颠,已落第二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美璞:美玉。丛阜:丛生的山丘。
径寸:直径一寸。
堂堂:威严盛大。
钟灵:汇聚天地灵气。
北面:古代臣子面向北方朝拜,此处指尊敬。
烟云龙蛇窟:形容神秘而奇幻的洞穴。
净观:清净的观看,指对隐士生活的欣赏。
冥晦:昏暗不明。
微冁:微笑。
姑整:暂且整理。
象服:僧侣或官员的法衣。
童其颠:保持孩童般的纯真之心。
翻译
美玉隐藏在丛山之中,小小的径道藏着尺许清泉。伟大的导师在此地汇聚灵气,声名显赫。
荒废的坑穴被称为老君洞,古老的传说讲述着过往之事。
仙佛的力量曾被验证,这里曾是他们较量之地。
烟雾缭绕的洞穴如龙蛇之居,风雨中聚集着神鬼之力。
敬重山中的隐士,静观其境深邃而宁静。
半首禅语在晦暗中升起,仿佛要冲破束缚。
同行者微微一笑,夕阳下整理马缰。
在家与出家并无本质区别,穿着僧服并非关键。
你看那孩童般的心性,早已超越世俗的定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佛法修行之地的向往和敬仰。开篇“美璞出丛阜,径寸藏尺水”写出了山中的清泉潺潺,环境幽静,这里的“美璞”指的是珍贵的泉水,“丛阜”则是树木繁茂的小丘,而“径寸藏尺水”形象地描绘出泉水如同藏于细小溪流之中。紧接着,“堂堂大导师,钟灵此其地”表明诗人对这片佛法修行的圣地充满敬意,认为这里是得道成仙的大导师所居之地。
“荒坑名老君,故老说遗事”则转向人文历史,通过“故老”口述的方式,传达了对古代智者或修行者的尊重。接下来的“仙佛势不敌,北面昔所试”可能暗示了一场仙佛之间的较量或是对某种信仰力量的比较,而“北面”在这里可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烟云龙蛇窟,风雨鬼神会”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然环境,其中龙蛇窟寓意深远,显示出诗人对此地超自然力量的感知。而“珍重住山人,净观惬幽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居住在这片山林中的修行者的心理状态,他们珍视内心的宁静与清晰。
中间,“半偈起冥晦,径欲裂冠袂”可能是对某种精神实践或仪式的描述,其中“半偈”指的是佛教中的短暂禅定,而“起冥晦”则是从黑暗中觉醒之意。紧接着,“同行一微冁,落日姑整辔”写出了与他人共同在山路上行走的场景,其中“微冁”可能指的是细小的道路或是心灵上的微妙感受。
末尾,“在家固出家,象服何必异。君看童其颠,已落第二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中“出家”的选择与理解,认为无论是在俗世之中还是出家为僧,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不需要过分区别。而最后,“君看童其颠,已落第二义”可能是对某种深层次真理的领悟或是对诗人自身修行状态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法修行之地的崇敬,以及对心灵追求和超自然力量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