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堂蝙蝠添毛衣,飞蚊净尽何处归
出处:《啄木行赠净珇上人》
宋末元初 · 戴表元
东园嘹嘹还剥剥,有鸟晨饥啄霜木。
天寒虫豸得几何,爪觜披猖良为腹。
华堂蝙蝠添毛衣,飞蚊净尽何处归。
海山野鹤亦有饥,饥绝不向人前飞。
天寒虫豸得几何,爪觜披猖良为腹。
华堂蝙蝠添毛衣,飞蚊净尽何处归。
海山野鹤亦有饥,饥绝不向人前飞。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清晨的景象,"东园嘹嘹还剥剥"以拟声词生动地刻画出啄木鸟在寒冷中觅食的声音。诗人观察到鸟儿因天寒而食物稀少,只能在霜冻的树木上寻找,"晨饥啄霜木",形象地展现了它们的困境。接着,诗人通过"天寒虫豸得几何"暗示了生存环境的恶劣,连小虫都难以存活,而啄木鸟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变得凶猛。
"华堂蝙蝠添毛衣,飞蚊净尽何处归"将视线转向室内,蝙蝠因寒冷而增加保暖的皮毛,而飞蚊则消失不见,可能是因为严寒或被消灭。最后,诗人以"海山野鹤亦有饥,饥绝不向人前飞"收尾,强调即使是高洁如野鹤,在饥饿面前也会选择隐匿,不愿在人前暴露其困顿。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表达了对世态炎凉和生存艰辛的感慨,同时也寓含了对净珇上人的同情与敬意。戴表元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末元初社会背景下人与自然共处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