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弓弩越人弯,竟使蛟龙退舍还
出处:《吴越王铁弩射潮》
清 · 金朝觐
三千弓弩越人弯,竟使蛟龙退舍还。
聊藉威灵降水国,犹看潮势荡湖山。
石桥渡海能鞭血,铜柱封疆可限蛮。
当日既知安境界,何缘此后复为患。
聊藉威灵降水国,犹看潮势荡湖山。
石桥渡海能鞭血,铜柱封疆可限蛮。
当日既知安境界,何缘此后复为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吴越王使用铁弩射潮的壮举,展现了古代战争中利用自然力量的智慧与勇气。开篇“三千弓弩越人弯”,形象地展示了士兵们准备作战的场景,箭如雨下,气势磅礴。接着“竟使蛟龙退舍还”,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这次行动的威力,仿佛连水中的蛟龙都为之退避三舍,突出了铁弩射潮的震撼效果。
“聊藉威灵降水国,犹看潮势荡湖山”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这次行动的意义,不仅震慑了敌人,也稳定了水国的局势,让湖山动荡,显示出铁弩射潮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接下来“石桥渡海能鞭血,铜柱封疆可限蛮”则通过石桥和铜柱的象征,强调了这次行动对边界的巩固作用,如同用血与铜铸就的界碑,阻挡了外族的侵犯。
最后,“当日既知安境界,何缘此后复为患”表达了对这次行动结果的反思,即在当时已经确保了边境的安全,为何后来又再次成为困扰?这句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和战略持久性的深思,提醒人们战争的胜利并非一劳永逸,和平需要持续的努力和维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智慧与策略,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