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其隐乎,吾与子兮拾荃
出处:《招隐三章赠李洋 其一》
宋 · 洪咨夔
云气敛兮天目之颠,涛江线横兮海门溅溅。
扶桑子半兮阳乌翩,可俯而掬兮咽以天井无声之泉。
子其隐乎,吾与子兮拾荃。
扶桑子半兮阳乌翩,可俯而掬兮咽以天井无声之泉。
子其隐乎,吾与子兮拾荃。
注释
敛:收敛,聚集。天目之颠:天目山的山顶。
涛江线:形容海浪如线。
扶桑子:神话中的日出之处,此处借指太阳升起的地方。
阳乌:指太阳。
咽以天井无声之泉:形容泉水无声地流入天井。
子其隐:你是否隐藏。
拾荃:比喻寻找有价值的事物,这里可能指寻找某种象征意义的物品。
翻译
云雾聚集在天目山巅,海浪如线横跨海门溅溅作响。太阳初升在扶桑树半空,金乌鸟翩翩起舞,仿佛能俯身捧起那无声的天井泉水。
你是否隐藏在这其中?你我一同去寻找那珍贵的香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象。首句“云气敛兮天目之颠”展现了山巅之上云雾缭绕的景象,暗示着高远和超凡。接着,“涛江线横兮海门溅溅”则描绘了海浪拍打着海岸,涛声阵阵,生动地刻画出大海的壮阔与活力。
“扶桑子半兮阳乌翩”借用了神话中的元素,扶桑树象征东方,阳乌即太阳鸟,这里暗示着日出的壮观时刻。诗人说太阳鸟在半空中翱翔,寓意着光明与希望。“可俯而掬兮咽以天井无声之泉”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的亲近感,仿佛可以轻易捧起天井中那无声的泉水,流露出诗人对清幽宁静的向往。
最后两句“子其隐乎,吾与子兮拾荃”表达了诗人邀请朋友一同隐居山林,共享这份宁静与自然的美好,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寓含哲理,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