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当乞食逢初乱,事不酬心付曩缘
出处:《北月》
明 · 释今无
蹄轮终古绕秦川,冷落窥人缺复圆。
吹笛带光侵肺腑,飞霜无地着云烟。
人当乞食逢初乱,事不酬心付曩缘。
收拾泪痕支瘦骨,鸡鸣应有向南鞭。
吹笛带光侵肺腑,飞霜无地着云烟。
人当乞食逢初乱,事不酬心付曩缘。
收拾泪痕支瘦骨,鸡鸣应有向南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北月在秦川上空的孤寂与永恒流转,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悲凉的意境。首句“蹄轮终古绕秦川”以“蹄轮”象征月亮,强调其自古以来便在秦川上空循环往复,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接下来,“冷落窥人缺复圆”则通过月亮的阴晴圆缺,表现了人间世事的无常与孤独。
“吹笛带光侵肺腑,飞霜无地着云烟”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月亮的光辉与飞霜的寒冷赋予情感色彩,仿佛它们能直接触及人心,引发内心的共鸣。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
“人当乞食逢初乱,事不酬心付曩缘”揭示了诗人在动荡时期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无奈与感慨。这里“初乱”可能指的是社会的动荡,而“曩缘”则是指过去的因缘,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改变的过去和难以预料的未来的深深忧虑。
最后,“收拾泪痕支瘦骨,鸡鸣应有向南鞭”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与挣扎,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通过“收拾泪痕”、“支瘦骨”等细节,展现了人物的坚强与不屈;“鸡鸣应有向南鞭”则预示着新的开始,充满了希望与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