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得所适,相见不相遇
出处:《鱼相忘亭》
宋 · 李石
通涂合西南,达人戒同异。
二鱼各自鱼,是鱼岂有二。
阔处海茫茫,波涛适相戏。
笑我湖上亭,鳞鬣纷族类。
情知我非鱼,此意鱼或是。
欣然得所适,相见不相遇。
鱼行我无心,我得鱼亦遂。
藻荇披秋光,水与天妩媚。
明月贴湖心,照见鱼不寐。
我琴无杀声,螗螂勿余忌。
二鱼各自鱼,是鱼岂有二。
阔处海茫茫,波涛适相戏。
笑我湖上亭,鳞鬣纷族类。
情知我非鱼,此意鱼或是。
欣然得所适,相见不相遇。
鱼行我无心,我得鱼亦遂。
藻荇披秋光,水与天妩媚。
明月贴湖心,照见鱼不寐。
我琴无杀声,螗螂勿余忌。
注释
通涂:道路。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戒:警惕,戒备。
同异:相同与不同。
适:适宜,舒适。
鳞鬣:鱼的鳞片和须。
欣然:愉快地。
妩媚:美丽,动人。
贴:紧靠,映照。
杀声:激昂或凶猛的声音。
螗螂:一种昆虫。
翻译
通涂合西南,达人戒同异。两条鱼各走各的路,哪条鱼会分两路。
广阔的海域一片苍茫,波涛间它们自在嬉戏。
笑我在湖上的亭子,鱼群繁多种类各异。
明明知道我不是鱼,但鱼儿或许能理解这种心情。
欣喜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虽然相见却无法相认。
鱼儿游动无心于我,我也随鱼儿的心愿而行。
藻荇在秋光中摇曳,水面与天空显得娇媚。
明亮的月光照亮湖心,鱼儿在夜晚也难以入眠。
我的琴声没有杀伐之音,蝉虫无需因此惧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水中之鱼达成某种精神上的契合和理解。开篇"通涂合西南,达人戒同异"表明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强调了万物各有其道,不可相混。
接着"二鱼各自鱼,是鱼岂有二"则更进一步表达了一种平等与尊重自然之理念,每一生物都有其独特性,不应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其他生命。
"阔处海茫茫,波涛适相戏。笑我湖上亭,鳞鬣纷族类"中,诗人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观察鱼儿在水中的嬉戏,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到欣慰,因为它反映了一个和谐共存的自然界。
"情知我非鱼,此意鱼或是"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对自己与鱼之间差异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揭示了一种超越物种差别的精神交流。
"欣然得所适,相见不相遇。鱼行我无心,我得鱼亦遂"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道的顺应和接受,他与鱼之间既有观察,又有共鸣,但并非强求相遇,而是各自在其自己的轨迹上前行。
"藻荇披秋光,水与天妩媚。明月贴湖心,照见鱼不寐"则描绘了一幅秋夜月光下的湖面风景,诗人通过这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象,感受到了鱼儿的安详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我琴无杀声,螗螂勿余忌"表达了诗人的艺术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他的琴声不带伤害之意,就如同他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一样,是一种和谐与平静的体现。
这首诗通过诗人与鱼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一种超越物我界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