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妙语久犹新,治目常存如治民
出处:《病目宴坐》
宋 · 李彭
脑脂遮目乏风味,宴坐禅床真得计。
赤眼归宗近似之,面壁少林聊复尔。
东坡妙语久犹新,治目常存如治民。
但学曹参相齐法,清夷王度不无人。
赤眼归宗近似之,面壁少林聊复尔。
东坡妙语久犹新,治目常存如治民。
但学曹参相齐法,清夷王度不无人。
鉴赏
这首诗《病目宴坐》由宋代诗人李彭所作,通过诗中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病痛时的坚韧与智慧。
首句“脑脂遮目乏风味”,诗人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因病痛导致视力模糊,世界变得黯淡无光的状态,仿佛是脑中的油脂遮蔽了双眼,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与滋味。这种比喻既生动又深刻,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痛苦与无奈。
接着,“宴坐禅床真得计”一句,诗人似乎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解脱之道。在禅床上静坐,远离尘嚣,或许能暂时忘却病痛,找到心灵的慰藉。这里不仅体现了佛教禅修的智慧,也暗示了诗人对精神层面追求的重视。
“赤眼归宗近似之,面壁少林聊复尔。”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通过修行来寻求治疗病痛的方法。归宗、面壁等都是佛教修行中的传统方式,诗人将这些方法类比于治疗自己的“赤眼”,即病痛,表达了他希望通过内心修炼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康复。
“东坡妙语久犹新,治目常存如治民。”这里引用了苏轼(东坡)的名言,强调了诗人对智慧与道德修养的追求。苏轼曾说过“治民如治水”,在这里被巧妙地转化为“治目如治民”,意味着诗人认为治疗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恢复,更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提升与治理。
最后,“但学曹参相齐法,清夷王度不无人。”引用了汉初丞相曹参治理齐国的故事,曹参以清净无为的治国之道,使得齐国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诗人以此鼓励自己,即使面对病痛,也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明,相信最终会有人理解并帮助他度过难关。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痛时的坚韧与智慧,通过内心修炼寻求治疗之道,并强调了精神层面的修养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深思与对自我超越的渴望,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