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砂安可化,水银安可成
元末明初 · 陈谟
为金为紫磨,太白无颜色。
不归董卓坞,肯近王济埒。
丹砂安可化,水银安可成。
淮南枕中术,举世高其名。
不归董卓坞,肯近王济埒。
丹砂安可化,水银安可成。
淮南枕中术,举世高其名。
鉴赏
这首诗以剑为喻,探讨了事物的本质与价值。开篇“为金为紫磨,太白无颜色”,以金和紫磨为象征,说明事物的价值并非表面所见,真正的价值如同太白星般深藏不露。接着“不归董卓坞,肯近王济埒”,通过历史人物董卓和王济的典故,强调真正的价值不会被世俗的权势所左右,不会轻易接近那些追求物质利益的人。
“丹砂安可化,水银安可成”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事物本质的不可改变性,如同丹砂和水银,它们的本质属性无法通过外力改变。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描述,也暗含着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淮南枕中术,举世高其名”,引用了淮南子中的故事,指出某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知识或技巧,实际上可能只是空洞的理论,而非实际有用之物。这句诗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徒有虚名而缺乏实质内容的事物。
最后,“勃勃芒砀云,赤帝何由遇”,以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赤帝(刘邦)的典故,表达了对真正英雄或杰出人物如何在复杂环境中脱颖而出的思考。这里的“勃勃芒砀云”象征着英雄的崛起,而“赤帝何由遇”则暗示了机遇与个人能力的结合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关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剑的比喻,深入探讨了价值、本质、真伪以及成功之道等哲学问题,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