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惊浦雁,独夜感樯乌
出处:《送沈参军禹文奔丧吴中》
明 · 谢榛
清晓素车发,归心千里途。
身方辞上国,梦已落东吴。
淮雨含悲切,江云入望孤。
三秋惊浦雁,独夜感樯乌。
风木长邻宅,霜天低蘸湖。
何当效徐孺,遥为致生刍。
身方辞上国,梦已落东吴。
淮雨含悲切,江云入望孤。
三秋惊浦雁,独夜感樯乌。
风木长邻宅,霜天低蘸湖。
何当效徐孺,遥为致生刍。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的《送沈参军禹文奔丧吴中》。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沈禹文前往吴中奔丧的场景,充满了深情与哀愁。
首联“清晓素车发,归心千里途”,以清晨出发的素色马车和千里归途,形象地表达了送别时的肃穆与离别的沉重心情。接下来的“身方辞上国,梦已落东吴”两句,通过对比“身在上国”的现实与“梦回东吴”的想象,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颔联“淮雨含悲切,江云入望孤”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淮河的雨水似乎也带着悲伤,而江面上的云雾则显得格外孤寂,这两句将自然景象与情感巧妙融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颈联“三秋惊浦雁,独夜感樯乌”运用了比喻手法,以秋天惊飞的水鸟和夜晚孤独的船头乌鸦,象征着友人离别后的孤独与哀伤,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挂念。
尾联“风木长邻宅,霜天低蘸湖”描绘了友人家中风木萧瑟、霜天低垂、湖面泛起寒意的凄凉景象,进一步强化了离别后的哀愁与怀念之情。“何当效徐孺,遥为致生刍”则是诗人表达了希望像古代贤士徐孺那样,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以献上一束草的方式表达对友人的哀思与敬意。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成功地传达了送别时的哀愁与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