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渺墟落,泥土暗道路
出处:《赠童尧询蔡楠谢敏行》
宋 · 吕本中
七年避胡尘,无复少年事。
适从岭外归,眼病不识字。
尚幸戎马间,得见此数士。
蔡童南城杰,所养盖有自。
两谢名家子,学已前作似。
相逢眼暂明,已足慰迟暮。
如何舍我去,使我起千虑。
江深羽檄繁,况此日月骛。
犹馀大谢留,与我相近住。
风霜渺墟落,泥土暗道路。
得无经此别,各复走他处。
期君则甚远,苦语不厌屡。
微言恐遂绝,其谁与调护。
要当发愤求,不欲侥倖遇。
圣门极坦平,渠自有回互。
河清倘有期,未死或可俟。
适从岭外归,眼病不识字。
尚幸戎马间,得见此数士。
蔡童南城杰,所养盖有自。
两谢名家子,学已前作似。
相逢眼暂明,已足慰迟暮。
如何舍我去,使我起千虑。
江深羽檄繁,况此日月骛。
犹馀大谢留,与我相近住。
风霜渺墟落,泥土暗道路。
得无经此别,各复走他处。
期君则甚远,苦语不厌屡。
微言恐遂绝,其谁与调护。
要当发愤求,不欲侥倖遇。
圣门极坦平,渠自有回互。
河清倘有期,未死或可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的《赠童尧询蔡楠谢敏行》。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期待。
首句“七年避胡尘,无复少年事”描绘了长时间的避乱生活,使得诗人失去了往日的青春活力。接着,“适从岭外归,眼病不识字”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经历的艰辛与身体的疲惫。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遇到了几位朋友——蔡童、南城杰、两谢名家子,他们的相遇让诗人的眼前一亮,暂时忘却了岁月的沧桑与自身的困顿。
“相逢眼暂明,已足慰迟暮”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即使只是短暂的相聚,也足以抚慰他内心的孤独与疲惫。然而,好景不长,诗人不得不面对分别的现实,“如何舍我去,使我起千虑”,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与担忧。
接下来的几句“江深羽檄繁,况此日月骛”描绘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诗人担心友人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尽管如此,诗人仍然希望友人能像大谢一样留下,与自己相伴。“风霜渺墟落,泥土暗道路”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不易。
最后,“得无经此别,各复走他处”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担心友人与自己可能再次分离。“期君则甚远,苦语不厌屡”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执着与坚持,即使相隔遥远,也愿意不断地表达自己的关心与期望。“微言恐遂绝,其谁与调护”则表达了对友情可能消逝的忧虑,希望有人能够继续守护这段珍贵的友谊。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情的赞美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