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迹穷阎底,求交四海中
出处:《用斯远韵寄赵湖州三首 其一》
宋 · 赵蕃
窜迹穷阎底,求交四海中。
为怀黄阁老,长咏白蘋风。
远禄宁堪藉,吾身未适终。
何山道场麓,政尔属君公。
为怀黄阁老,长咏白蘋风。
远禄宁堪藉,吾身未适终。
何山道场麓,政尔属君公。
翻译
在偏僻的巷弄深处寻找交往,希望与天下人结识。怀念黄阁老,常常吟诵关于白蘋的诗篇。
远方的官职怎能仅凭依赖,我的人生还未走到终点。
哪座山的道场脚下,此事就托付给你了,先生。
注释
窜迹:在偏僻的地方。穷阎:贫穷的巷弄。
四海:天下。
黄阁老:指有威望的官员。
白蘋风:可能指白蘋洲或白蘋诗,代指高雅的文学风范。
远禄:远方的官职。
藉:凭借。
吾身:我自身。
适终:走到尽头,完成一生。
道场:佛教修行场所。
麓:山脚。
政尔:正好,恰好。
君公:尊称对方,先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题为《用斯远韵寄赵湖州三首》中的第一首。诗的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的隐逸之志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窜迹穷阎底”描绘了诗人身处偏远之地,但内心却渴望与四海朋友交往,展现出其不拘小节、向往广阔的胸怀。次句“求交四海中”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交友的愿望。
诗人提到“黄阁老”,可能是指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诗人希望能像他们一样有高尚的追求。他感叹“远禄宁堪藉”,暗示自己并不看重世俗的荣华富贵,更愿意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最后一联“何山道场麓,政尔属君公”表达了对友人赵湖州的期待,希望他在道场附近能有所作为,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和对他们共同理想的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沉,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向往清雅生活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友情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