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高飞不能过,嗟尔鹤上人胡为抗行云而上征
出处:《衡山高赠周公仪方伯》
明 · 郑善夫
吾闻天高不可升,南岳上应天玑衡。
绝地七千五百丈,祝融之峰最巉嶒。
乾坤开辟自古纲维平。
三山西圮六鳌死,然后阳门反户东南倾。
巑空遏日乃有此巨镇,俨如天王神武虎臣矫矫来千城。
离宫富炎德,桂树常冬荣。
若非昆崙西起占枢纽,泰山之外谁当南岳之纵横。
芙蓉石廪势腾掷,雷泓风穴声硼?。
七十二青莲,一一凌紫清。
行云肤寸合,呼吸遍四溟。
鸿雁高飞不能过,嗟尔鹤上人胡为抗行云而上征。
回风潇潇吹古雪,倒翰七泽流三星。
潇湘如系沦洞庭,君山萍漂一点青。
累臣帝子不可以招而返兮,但见苍梧惨澹鼓瑟悲湘灵。
吾闻地有五岳犹天五行,衡山万古合峥嵘。
日南天阙傥或折尾闾,汎溢地道何由成。
吁嗟乎祝融驭无极,朱鸟来有凭。
夫何为乎绛天芒熛,炎海波涛惊。
天生豪杰须尔用,五岳四渎备尔形。
弥纶藩翰岂比块然者,不然天将谁使之清,地将谁使之宁。
周夫子,崇高遍博要如此,平生意气吾与尔。
绝地七千五百丈,祝融之峰最巉嶒。
乾坤开辟自古纲维平。
三山西圮六鳌死,然后阳门反户东南倾。
巑空遏日乃有此巨镇,俨如天王神武虎臣矫矫来千城。
离宫富炎德,桂树常冬荣。
若非昆崙西起占枢纽,泰山之外谁当南岳之纵横。
芙蓉石廪势腾掷,雷泓风穴声硼?。
七十二青莲,一一凌紫清。
行云肤寸合,呼吸遍四溟。
鸿雁高飞不能过,嗟尔鹤上人胡为抗行云而上征。
回风潇潇吹古雪,倒翰七泽流三星。
潇湘如系沦洞庭,君山萍漂一点青。
累臣帝子不可以招而返兮,但见苍梧惨澹鼓瑟悲湘灵。
吾闻地有五岳犹天五行,衡山万古合峥嵘。
日南天阙傥或折尾闾,汎溢地道何由成。
吁嗟乎祝融驭无极,朱鸟来有凭。
夫何为乎绛天芒熛,炎海波涛惊。
天生豪杰须尔用,五岳四渎备尔形。
弥纶藩翰岂比块然者,不然天将谁使之清,地将谁使之宁。
周夫子,崇高遍博要如此,平生意气吾与尔。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衡山高赠周公仪方伯》。诗中描绘了南岳衡山的雄伟壮丽,以及其在天地间的重要地位。开篇即以“天高不可升”引出对衡山的高度赞美,接着描述了衡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如“绝地七千五百丈”的高度、“祝融之峰最巉嶒”的险峻、以及“三山西圮六鳌死”后形成的独特地貌。诗中还提到衡山作为“五岳”之一,在天地间的特殊地位,以及其对天地平衡的重要性。
诗人通过描绘衡山的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表达了对衡山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借衡山的形象寓意着对周公仪方伯的敬仰和期待。诗中提到“日南天阙傥或折尾闾,汎溢地道何由成”,暗示了衡山在维持天地平衡中的作用,进一步强调了衡山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以“弥纶藩翰岂比块然者”表达对衡山作为屏障和保护者的赞誉,同时提出疑问,如果天地失去衡山这样的守护者,将会如何。这不仅是对衡山的赞美,也是对周公仪方伯能力的肯定和期望。
整首诗通过对衡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理想人物的崇敬,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的审美情趣和对社会贤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