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年尚少,华发近相侵
出处:《酬武蕴之乙丑之岁始见华发余自悲遂成继和》
唐 · 张祜
贾生年尚少,华发近相侵。
不是流光促,因缘别恨深。
怜君成苦调,感我独长吟。
岂料清秋日,星星共映簪。
不是流光促,因缘别恨深。
怜君成苦调,感我独长吟。
岂料清秋日,星星共映簪。
注释
贾生:指贾谊,汉代文学家,此处借指某位年轻的才子。华发:白发,象征着早衰或忧愁。
流光:流逝的光阴,指时间的快速流逝。
因缘:缘分,这里指命运或际遇。
别恨:离别之恨,指分离带来的痛苦。
怜君:同情你,对对方的怜悯。
苦调:悲苦的歌曲或诗篇。
感我:触动我,使我有所感触。
清秋:秋季的清晨或傍晚,寓意凄凉的季节。
星星:代指夜晚的繁星,也暗示岁月的流逝。
簪:古人束发的簪子,也常用来象征老年。
翻译
贾生年纪还轻,白发却已悄悄临近。并非时光催人老,而是离别之情太深沉。
同情你的愁苦曲调,触动我独自长久地吟唱。
谁能料到,在这清冷的秋天,我们一起看星星映照在发簪上。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贾生年尚少,华发近相侵"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朋友年轻时的风采,但如今头发却逐渐斑白,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变化。"不是流光促,因缘别恨深" 表明这并非是因为岁月匆匆,而是由于缘分难续,分别带来的悲哀更为深重。
"怜君成苦调,感我独长吟" 这两句中,“怜”字表达了对朋友的怜悯之情,“苦调”则暗示了友人的命运不佳或心境的沉重。而“感我独长吟”则是诗人在感受到朋友的痛苦后,自己也随之产生了一种深切的悲凉之情。
"岂料清秋日,星星共映簪"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景象,其中“岂料”表达出一种出乎意料的惊讶与感慨,而“星星共映簪”则是用以小见大,通过对宇宙之美的观察来反思人生和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友谊、时光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情感。